就比如,十里亭,或者泰山石敢當的路標。
鎖龍井也是一樣,從秦朝開始華夏國內就有這種建築了。
據說,那是夏禹治水時,用來鎖住天下作亂的蛟龍的建築。
並且,鎖龍井的分散量非常廣泛。
全國各地,包括河北、北首市、魔都、南京,甚至是邊遠的寧夏都有它的分佈。
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數北首市的那口鎖龍井。
據說,那口鎖龍井中鎖著一條蛟龍,甚至有不少的傳聞都說有人在那看到過蛟龍飛昇。
甚至,當年關東軍侵入北首市時,也在那口井上下了功夫。
相傳,當時從井口內拉出的鎖鏈足足有兩公里長。
不過,傳聞那就只是傳聞,實際上張秋也查過相應的資料。
鎖龍井實際上只是當時的官方鑄井,類似於天下糧倉一樣。
只要在遇到旱災的時候,分散在各地的鎖龍井就是災區的應急水源。
這個,才是鎖龍井的真正原由。
可是,雖然知道鎖龍井的由來,可是這塊竹簡又和鎖龍井有什麼關係?
想到這裡,張秋不僅陷入了疑惑之中。
於是,他連忙又拿起竹簡仔細觀察上面的刻字。
只見,上面的刻字記載的就是這三個字。
那既然從刻字上看不出線索,那就只能從別的地方來推測了。
張秋不禁想到,這塊竹簡藏著的位置是永樂大典,而這一部分記載則是標記了永樂遷都的那一部分。
等等?
正想到這裡,張秋心中忽然有了一種古怪的猜測。
因為,他忽然回憶起了當初朱棣遷都的時期。
故宮那是朱棣遷都以後才修建的,而在這之前的明大都是在南京應天府!
沒錯!
明代永樂年間的寶藏,不在故宮地下陵城!
這麼說的話,這...
一時間,張秋心裡猛的冒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並且,這種想法剛一出現就如同瘋長的水草一樣,瞬間佔據了他的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