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在場的人沒有反駁。
因為,這段有關和氏璧的歷史,幾乎但凡是念過書的華夏人,那都是有目共睹的。
真正的和氏璧,早就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消失了。
但在場的眾人聽完後,卻又都紛紛看向了張映雪手中的那塊玉璽。
如果劉教授所言非虛的話,那這塊玉璽又從何而來?
特別是張映雪,此刻她腦海中不由得回憶起,她之前出現幻覺的時候,那一部分的記憶。
為何,那個“扶蘇”一定要讓她將玉璽埋葬在棺槨裡?
並且,回過神來後,這玉璽竟然就真的出現在了棺槨之中,這其中到底有什麼聯絡?
想到關鍵處,張映雪再次看向眾人。
也就是在這時,一直沒開口的楊淑柔忽然詢問道:“兩位教授,你們再仔細看一下這個玉璽,是否和歷史文獻中記載的和氏璧一樣?”
聞言,劉明教授拿著玉璽仔細觀看起來。
一邊觀看,他還點頭說道:“歷史文獻裡有記載,指玉璽“色綠如藍,溫潤而澤”,指明它是用藍田玉製成的,而這塊玉璽看上去也是這樣的璞玉材質。”
“材質是對了...但姑且不論傳國玉璽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確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
“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仔細看來的話,這材質...還有其它特徵都和史書記載的一樣...上面的刻字也是大篆。”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
這時候,王振青教授接過玉璽,也是回憶道:“我還知道一段歷史,據說是有人甚至還找到了用刻璽的邊角料所製作的玉塊。”
“後秦書裡有記載,據說是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就是利用和氏璧篡權。劉邦率兵攻入咸陽時,國璽落到了他的手中。劉邦建立漢朝後就把玉璧作為漢朝的國印,從此和氏璧成為“傳國璽”。”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當時因小皇帝劉嬰年幼,傳國璽由皇太后代管。王莽讓弟弟到長樂宮去要玉璽,皇太后氣憤地把傳國璽摔到地上,傳國璽因此被摔缺了一角,後來王莽用黃金鑲補,但無濟於事,還是留下了缺痕。”
“看這塊玉璽的話,上面也沒有被摔壞的痕跡...這個和史書也對不上啊?”
這一通分析,讓在場的人再次陷入了沉思。
這時候,還是心思縝密的封道祁分析道:“我說個可能啊...只是一個可能。會不會,這塊玉璽才是真正的和氏璧,而在華夏曆史長河中消失的那塊和氏璧,實際上是假的?”
什麼?
猛然聽到這番話,在場的人都是一愣。
但仔細想來,確實有可能。
之前都是他們先入為主了,而這塊玉璽沒有殘缺的一角,正說明這根本不是那塊消失的玉璽。
這樣的話...
“你的意思是說...”而想到這,劉明猛的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