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們雖然不能推舉自己人了,可是這些太守卻可以互相推舉對方家族的人。
全都是人情利益的交換。
沒有後臺,沒有資本的人,想要被選上,基本沒有可能。
除非他在當地的名氣,已經大到讓太守無法忽視的地步。
那些找不到關係,又想被選為孝廉的人,只能從孝道上來做文章。
為了能夠博出名,很多人在外人面前,要裝出一副父慈子孝的樣子。
甚至說在父母的墳墓邊上搭建草廬而居。
只為求一個孝名,只有成為孝廉,他們才有晉升的資格。
反應快的,已經認為趙徽心思毒辣,是要挖他們的根。
趙徽要用科舉替掉原來的察舉,那麼他們再想讓自己的族人成為官吏,就沒那麼容易了。
小吏還好說一點,但是那些正兒八經的官職,族中的子弟,能不能當上,他們的家族就完全管不了了。
完全憑藉實力,他們族中有多少人能考上。
在這裡的各個世家家主,心中都有底數。
雖然各個世家不缺人才,可是佔據大多數的還是什麼都不會紈絝。
張連也是最先反應過來的一個。
“州牧,大漢數百年來,一直都是以察舉為主,現在突然換成科舉,會不會不大好?這麼大的事情,是不是要先向皇帝請示一下?”
張連直接將皇帝給搬了出來。
現在幽州一百多個縣,有五個縣令是張家的人,縣尉縣丞也有二三十個。郡丞都尉也有兩個。
因為三互法的原因,張家之前擔任太守的人並不在幽州。
而張家在衙門中的那些小吏,就更是不計其數了。
如果換成科舉,張家以後能出幾個縣令,還能不能有郡丞都尉?
雖然還不知道科舉考試,要考的是什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