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內,李世民最終也是敲定了令李建國完善律法一事。
“李愛卿,你可否告訴朕你準備怎麼做?”李世民對於李建國如何開展完善律法一事很是好奇,所以忍不住問了一句。
“皇上,在臣回答皇上這個問題之前,皇上可否告知臣,如今的大唐遵行的是何種律法?”李建國並不打算重新修訂律法,畢竟現代的律法是經過無數人,灌注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方才編寫而成。如今僅靠他一人又如何能完成呢。所以李建國打算在唐朝原有的律法基礎上,加以修正與完善。
李世民看向魏徵,“魏卿家,你告訴他。”
“是。”魏徵恭聲應道,然後轉向李建國,“我朝如今的律法是高祖皇帝以隋朝的《開皇律》為基,制訂的《武德律》,其中的內容與《開皇律》基本一致。”
“魏大人可否將其主要內容說一下?”李建國問了一句。
魏徵點了點頭,“《武德律》包含十二篇,共計五百條。這十二篇為名例律,衛禁律,職制律,戶婚律,廄庫律,擅興律,賊盜律,鬥訟律,詐偽律,雜律,捕亡律,斷獄律。其中,名例律乃是罪名和量刑的通例,為總綱部分,包括五刑,十惡,八議等等。”
李建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其實唐朝的律法對於封建社會來說已經算是比較完善的了,完美地調整了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以及各成員之間的關係,從而保證了統治機構能夠正常運作。
“魏大人,不知這五刑是哪五種刑罰?”李建國打算先從刑罰入手,制訂一套新的刑罰。
“五刑分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魏徵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李建國點了點頭,轉向李世民,說道:“皇上,臣想先從這刑罰入手,取消流刑,杖刑和笞刑。”
“取消?這恐怕有點不妥吧!”李世民有些疑惑,不明白李建國這麼做的意思。
“皇上別急,我有新的主意用來替換。杖刑與笞刑意在懲罰罪犯,但是肉體上的懲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可以換成管制與拘役,而徒刑我想把它劃分成有期與無期,至於具體期限則按照罪名的大小量刑。”李建國也是參照自己所學的知識,按部就班地說了出來。
“管制和拘役所謂何意?”李世民有點好奇地問道,其他幾位大臣顯然也是來了興趣,一個個地看著李建國。
“所謂管制其實是對罪犯不實行關押入獄,但是限制其一定自由,然後對其進行教育改造,一般是針對於罪行輕,危害小的人。至於拘役,是進行短期關押,並進行勞動改造。”李建國一五一十地解釋給他們聽,“至於有期徒刑,應當延長入獄期限,根據罪行的輕重量刑,而無期徒刑自然就是實行無期限的關押,特殊情況下可以適當減刑。而至於那些窮兇極惡之徒,自然就是直接判處死刑。”
李世民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倒是魏徵眉頭皺起,說道:“李大人,如此一來,似乎刑罰更加嚴苛了,這樣做是否會適得其反?再者,延長徒刑期限,那朝廷的負擔就會加重,畢竟犯人入獄之後,就相當於是朝廷在養著他們。”
“魏大人,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法律乃是立國之本,如此一來既可震懾罪犯,也可警示百姓。至於朝廷負擔加重,我自然也會有對應的方法去解決。”李建國一臉嚴肅地說道,畢竟他是來自於法治社會,法律意識比起眼前這些人自然是強得多。
李建國繼續說道:“在這些刑罰之下,可以再附加刑罰,比如加收罰金,剝奪其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得來的款項自然可以歸入國庫,如此一來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剝奪政治權利是什麼意思?”李世民和其他幾位大臣皆是一臉茫然地看著李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