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幾天前就已經幫蕭銘定好了票了,他把下午高鐵到站的時間告訴欄目組的工作人員,他們則保證到時候會安排專人負責接待。
中午的時候,蕭銘在家裡做了頓豐盛的午飯,吃飽喝足後,又把家裡收拾的一塵不染,這才拉著行李箱鎖門離開了。
下午四點,蕭銘提著行李箱走出高鐵站的時候,一個扎馬尾帶著黑框眼鏡的年輕女孩兒迎面走了上來。
“蕭銘老師您好,我是《出發吧兄弟》欄目組藝人組的跟拍導演于敏,你叫我小於就行,咱們這一季就由我們小組負責您的全程跟拍。”
蕭銘跟這位小於導演握了握手,強忍著心頭的不適,看向她背後的扛著攝像機和收音杆的幾個年輕人,由衷的感慨道:“浙藍衛視真是好大的氣魄,僅是大膽啟用年輕人這一點,就遠遠把其他衛視甩在身後了。”
小於導演謙虛客氣了幾句,然後很有禮貌的將蕭銘讓到一輛刷著《出發吧兄弟》噴漆的商務車上。
小於導演坐到副駕駛上,調整好固定在車上的攝像機角度,然後回過頭問蕭銘道:“蕭銘老師,您準備好了嗎?”
蕭銘在上車之前已經整理過自己的了衣服,聞言點頭道:“開始吧!”
綜藝節目跟影視劇不一樣,由於時間限制,所以不可能長篇大論的進行人物鋪墊,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前期的個人訪談切入進來。蕭銘現在所要準備的就是這個人物訪談。
蕭銘這兩天惡補了不少綜藝節目,所以十分清楚這個任務訪談的重要性。
一方面,這個訪談算是出場人物介紹,觀眾可以透過這一小段簡短的談話初步認識這個藝人,然後在接下來的正式節目中就容易入戲了。
另一方面,對藝人來說這也是個很好的豐滿個人人設的機會。因為每個人都有先入為主的意識,這個時候正式節目還沒開始,所以藝人說自己是什麼那就是什麼。即使後來在節目互動中發現了可能與之前說的不太相符,但是隻要相差不太遠,觀眾其實都能接受。
蕭銘這兩天也一直在考慮自己的人設問題,為此他還專門在網上搜了很多資料,不過查來查去也沒有查到什麼有用的資訊。
人設的建立其實是一項很簡單的工作,有時候一件小事就能成為藝人的角色。比如貪吃,比如喜歡某種動物,又或者是喜歡某種顏色,等等。這些因素都可以成為藝人的人設。
但是要讓人設有識別能力,而且還得對藝人有正面的促進作用那就難了。因為有時候一旦人設崩塌,可能就意味著藝人的演藝生涯的終結。
好的有促進作用的人設不多見,但是人設崩塌導致車毀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蕭銘想來想去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為今之計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而他的人設建立,就從這一次的個人訪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