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安自然明白分管副市長話裡的意思,他有些意味深長的看了坐在離自己不遠的賈達成一眼問道:“賈書記對這件事怎麼看?你認為這種言而無信的企業需要嚴懲嗎?”
所有人把目光全都投到賈達成的身上,劉書記竟然在這件事上徵求賈達成的處理意見?在外人看來,這是劉書記給了賈達成多大的面子啊!
可賈達成的心裡卻很清楚,自己向劉書記彙報過此事的來龍去脈,儘管掐頭掐尾的隱藏了一些不該說的內容,以劉國安的智商又怎麼會想不到其中的貓膩?他這是在給自己機會。
“劉書記,這麼大的事情您怎麼做決定我都是堅決支援的,畢竟這個廠子言而無信在先,依我看怎麼處理都不過分。”賈達成有些緊張的口氣回答。
賈達成聰明的把皮球又踢回到了劉國安的手裡,只有他最明白,劉國安並不真的要他說出什麼處理意見來,只是當著眾人的面,因為心裡不痛快將了他一軍罷了。
“好吧,既然賈書記也是這個意思,這樣的廠子留著也沒什麼用,看著辦就成了。”劉國安最後表態。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分管副市長心裡立即跟明鏡似的,劉書記的態度是對這家企業斬盡殺絕,不留一絲活命的機會。
一家醬菜加工廠的命運就在幾位領導的幾句話中,決定了破產倒閉的未來!
說起來,工廠的老闆的確是有錯在先,沒有遵守協議原價收購湖北鄉的黃瓜;可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生意人做事自然是“利”字當頭,有比湖北鄉更加便宜的黃瓜送上門,人家工廠為什麼不要?
當初之所以跟賈達成的女婿口頭協議,正是為了廠裡利益的進退自如。這一點從賈達成的女婿收下禮物的那一刻開始,所有人應該都是心知肚明的。
可是現在事情鬧大了,吃虧的永遠是沒有多少話語權的弱者!
到底民營企業在國內有沒有地位?這個問題大多數人心知肚明,敢於當眾說出來的只有幾個大佬。國家的確總是有好政策出臺,目的是扶持一些中小企業的發展,可在這樣的一個官本位體制下,哪一家民營企業能做到埋頭不問窗外事,一心閉門搞發展?
網上曾經爆出一個身價千萬大老闆報考公務員的新聞。
年近三十的浩宇出生在哈市周邊的一座小城,大學畢業後接管了家裡的生意當上了老闆。幾年裡,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在外人眼裡,浩宇家庭幸福、事業有成,可浩宇卻漸漸有了新想法。“雖然衣食無憂,但總覺得少點什麼,心裡不踏實。”
春節期間,全家人一起吃飯時,父親說,“浩宇呀,咱家都是經商的,自古以來,商人在社會上的地位都比不上當官的,咱們去各部門辦事還得低三下四。今天這個部門來咱家商店檢查,明天那個部門又來檢查,咱家要是有個吃公家飯的,肯定不會這樣,趁著你現在年輕何不試試考公務員呢?”
父親的話得到家人的一致贊同。
“當上了公務員,在社會上,會被人高看一眼,交往的平臺會非常大,可以形成重要的人脈資源,有利於家族企業的發展。”浩宇決定考公務員。
這個新聞標題看起來讓很多人詫異,身價千萬的老闆竟然會羨慕工資只有幾千塊一個月的公務員?
這就是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一種畸形現象,從這件事中足可見私營企業在國內的成長環境到底是怎樣的。
近些年,儘管高層不停在各種場合呼喊著,行政機關轉變必須要改進工作作風,今年的國家“**”國務院推出了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等積極訊號,可好政策的落地開花又需要花多長時間呢?
在政策沒有落實到位之前,難不成那些私營企業老闆就這麼眼巴巴的苦等著另一隻鞋子的落地?生活總是要繼續,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裡,私營企業也是一樣。
會議開到這裡,不遵守協議收購黃瓜的醬菜廠倒是被處理的乾脆利落,可是養殖戶們田裡的大量黃瓜滯銷問題卻依舊沒能解決,廠子已經被關,更不可能再來收購黃瓜,那麼黃瓜滯銷的問題怎麼處理?
劉國安把這個棘手的問題繼續拋給下屬來回答,此問一出,剛才還嗡嗡一片的會議室頓時又恢復原先的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