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史上第一豪橫> 第667章 吹個大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7章 吹個大牛。 (1 / 3)

葉坤搖搖頭“改稻為桑,需要幾年才行。因為桑樹不是一年可以長大的。我建議,適當擴大桑蠶規模,稍微控制糧食規模。因為人口在飛速增長,以後的糧食需求量,會翻倍。”

現在還有大量廢棄的耕地,等待復墾。

要增加桑樹種植面積,也不難。

但是葉坤以為,絲綢和棉花相比,沒什麼明顯的有點。

夏天的時候穿絲綢,倒是很涼快。

冬天的時候,還是皮毛和老棉衣能救命啊。

絲綢價格上漲,主要還是西域各國、羅馬帝國和貴霜帝國等海外市場需求量太大。

因為絲綢這玩意,是華夏專屬,別的地方搞不出來。

古羅馬的文化藝術、數學幾何、音樂建築都很厲害,但是在手工業上,卻是一塌糊塗。就一個絲綢和瓷器,他們一千年也學不會。

在葉坤穿越前的世界,直到明朝後期,西方才派人來華夏深造,學會了瓷器製作。

文阿秀也趕了過來,旁聽片刻,低聲說道

“農民種田,自行調整作物比例,其實也有一些好處。對於朝廷來說,只要保證糧食安全就行。這些年大力造紙,桑園被消耗很多。補充一些桑樹,對以後的造紙業,也是個保證。”

葉坤平定中原之後,大力發展造紙廠。

全國造紙廠,幾百個!

一開始的造紙,用桑樹的第二層樹皮,叫做桑瓤。

這玩意造紙漂亮,雪白的,紙張質量堪比後世。

國內大辦學堂,中學大學科技城,醫院,各級官府,都開始用紙了,所以消耗極大。

還有其他國家,知道華夏國的紙張好用,都來進口。

為了賺錢,紙張也大量出口。

這就導致了全國的桑園面積,飛速下降。

加上棉花普及,絲綢地位下降,老百姓砍起桑樹也不心疼。

根據農業部的統計,這五年來,全國桑園面積,少了一半。

再過五年,就沒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