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昔年的孩童早已長大成人,甚至成家立業,但就像羅南一樣,在很多人心目中,仍然為童年好友“變形金剛”留有一席之地。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愛好者人群的成熟化和新玩具系列的接連推出,世界範圍內變形金剛迷友的活動日漸升溫,早在1994年的時候,第一屆BOTCON變形金剛年會就在美國召開,隨後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活動。
這個活動也是全球變形金剛鐵桿粉絲最為集中的盛會。
他們對於變形金剛系列的熱愛可想而知,
這樣一部帶著相當多的人童年夢想的電影,真的是圓了他們一個真實的夢想,當擎天柱和威震天在大銀幕上變形的瞬間,這部影片已經成為他們記憶中的永恆。
從另一方面來說,恰恰說明一個問題,影片劇情非常單薄,難以給觀眾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
除了打打打和炸炸炸之外,也只有變形能真正讓人記住了。
還有一點無法避免,在一些變形金剛迷眼中,影片實現了他們的夢想;在另一些人眼中,影片毀掉了他們童年的美好記憶。
但除了極少數的頑固派,絕大多數鋼絲們,還是一次又一次走進了影院。
究竟是愛多一些,還是恨多一些,恐怕大多數鐵桿粉絲自己都說不清楚,他們所做的只有一件事,購票進入影院,看著兒時的夥伴在眼前以最為真實的方式變形。
然後,再購票,再進入影院,鋼絲們一遍遍看著電影,研究其中每一個慢動作,以弄清楚變形過程、打鬥細節等等,然後樂在其中,樂此不彼,津津樂道,並對相關衍生產品抱以極大熱情……
這也是《變形金剛》上映後,票房直線上漲的原因之一。
儘管這部電影遭受到了影評人近乎一致的惡評,卻無法改變觀眾的熱情。
絕大多數的觀眾,都認為影片的動作效果和特效畫面帶來的是超棒的視覺享受,並且不斷有人透過網際網路高呼——影院不是課堂,誰在乎內涵和哲理!
話說回來,有多少人走進影院看電影,是去感悟人生,思考社會哲學的?
電影最初是作為娛樂方式而誕生,後來被拔高成為了藝術,但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娛樂。
與此同時,東方某個著名的港口,數不清的裝滿變形金剛周邊產品的集裝箱透過海關,裝載到數艘萬噸級別的貨輪上面,被運往世界各地。
使館影業東方分公司的人看到最後一艘貨輪離港,這才鬆了口氣。
這是從五月份開始,發走的第六批貨了,看公司的鋪貨情況,估計變形金剛的電影周邊這是全球大賣啊。
比起孩之寶的產品,相對論娛樂的電影周邊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成本低了足有三分之二,而且生產速度快,產品稽核嚴格,貨源充足。
外貿產品,能讓這邊的工廠獲得更高的收益,他們願意優先完成外貿訂單,並且按照最為嚴格的標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