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後面吧?你大伯騎著夏江的腳踏車帶著她的,我見下雨了就騎快了點兒,沒等他們。”
不能怪夏小芹心胸狹隘,反正她聽到馬小梅和夏國良也要淋雨,心裡舒服極了。
“媽你衣服都溼了,這樣會感冒的,你讓我哥看著小福,咱們去醫院後面那條街上買兩件衣服換上。”
沈舒一聽要買衣服,趕緊搖頭:“不用買衣服,一會兒就幹了,咱們趕緊上去吧,你三姑可能已經到了。”
夏小芹卻不肯讓步,沈舒身體本來就弱,這裡又是醫院,萬一感染上感冒病毒,又要難受幾天。
沈舒僵持不過夏小芹,只好任夏小芹帶她去醫院後面的那條街。
醫院的人流量大,後面那條街上總有小販擺攤,白天的時候天是陰著的,有小販為了生活也出來擺攤了。
現在突然又下雨,攤主只能帶著自己的貨窩在別人家的屋簷下躲雨。
夏小芹是小販的意外之客,知道夏小芹要買褲子和褂子,小販趕緊借個地方把攤子重新擺開,讓夏小芹自己選。
80年代初期的衣服只有三個渠道,百貨商店憑票買,買佈讓裁縫店做或者去地攤上找這種個體戶買。
這些個體戶小販的衣服大部分是從周市進貨,有些更有頭腦的,會跑遠一點兒,去商都或者鵬城進更時髦的衣服。
“這都是商都服裝廠的最新款,大貨都進百貨商店了,穿上可時髦了!”
攤主是位30來歲的婦女,賣力的介紹起了自家的衣服。
攤主從一堆衣服底下撈出一件壓得有點兒皺巴的燈芯絨大衣,對夏小芹說:“這可是件好貨,我進了十幾件,就剩這件沒賣出去!”
夏小芹伸手摸了摸,詫異的發現這件衣服是夾棉的,這個厚度勉強可以過冬,正適合需要保暖的沈舒。
這件雙排扣的燈芯絨大衣的顏色也很適合,略深的棗紅色很沉穩,非常符合沈舒靜宜的氣質。
夏小芹又從地攤上選一條黑色的西裝褲,問:“加在一起多少錢?”
“我不跟你報虛價,大衣原來賣40的,因為破了個小洞,賣不上價,給你算20塊錢,褲子是好褲子,18塊錢一條。”
“兩件加一起30塊錢行不行?”夏小芹開始還價了。
“那我會賠到本里去,35,不能再少了!”
“30!我還得去裁縫店給大衣織洞呢!”
“32吧,下著雨,咱們都不容易,各讓一步行不行?”
“行。”
如果攤主沒有主動指出來大衣上的小洞,夏小芹真沒發現,攤主很實在,夏小芹就不再為這兩塊錢跟她磨工夫。
沈舒在醫院的廁所裡換好了衣服,他們到病房後,令人尷尬的一幕發生了,沈舒和夏三姑的衣服撞款了!
同樣是燈芯絨的大衣,夏春燕的這件是正紅色,豔紅的顏色襯的夏春燕紅光滿面的,看起來富態極了。
夏春燕瞥著沈舒說:“二嫂,你這個顏色太老氣了!”
夏老太太抬起眼皮子掃一眼沈舒,發現沈舒穿的衣服她沒見過,立即惱火了,瞪著眼問:“你哪來的錢買新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