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大學》之中含有“三綱八目”,分別是“明明德、親民、止於善”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當初的儒家聖人太過厲害,不知他是如何提出和修煉的這些理念和道理,至少現在即使是天人強者也做不到完全貫通“三綱八目”。而且這其中還蘊涵了“獨善其身”和“兼濟天下”兩種完全不同的理想,讓無數大儒無法平衡二者。因此幾乎所有的儒家弟子都是選擇一種或數種進行鑽研。
敬不違由於天賦不算出色,因此最早選擇的方向是最容易理解的“修身”,而等到努力刻苦成為白鹿書院的高層之後,又兼修了“齊家”。一直到跨過外神第一道階梯晉入煉真期後才又選擇了第三個“正心”。
而剛剛他對大聖門長老使用的那一指,就是他從“正心”之道中領悟的“正心指”。
所謂“正心”,《大學》曰:“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這其實就是告訴儒者保持心境平和的重要性,而身為已經對“修身、齊家”略有所得的外神強者,敬不違在“正心”方面也有些領悟。
他認為,如果一個人的心不正,則會忿懥、會恐懼、會好樂、會憂患。而他多年教書育人,對於考研他人之法十分熟悉,於是他就將考量敵人“正心”的精神融入到一指之中,只要對方不在境界上壓制他,就必須要經過他的詰問。
相比對手三人的絕技,他這一招純粹是精神領域的攻擊。當然這也是佛家和儒家一貫的作風,他們都有深厚的思想底蘊,能夠支撐他們在精神領域作出很多騷操作。
所以抵抗這一招完全要看對於自己精神方面的防禦是否足夠。被“正心指”攻擊後,它會測試中招者是否有讓其忿懥、恐懼、好樂和憂患的事情。如果沒有,則這一指煙消雲散,毫無傷害,相反出招的敬不違則消耗巨大,攻守之勢瞬間相易。
不過沒有這四種情感的人也不能稱之為人了所以中招之人幾乎都會被判斷成功,從而受到精神上的傷害。而這一式厲害之處就在於,只要是擁有正常的情感,每次判斷成功威力都會增加一分,因此最後會有多次的疊加。而如果中招者在某一方面的情感異常之多,威力還會繼續增加。並且它並不是多次傷害,而是全部完成時候才一次爆發出來,因此威力十分之大。
一般來說想要對付這一招,要麼靠著堅定的意志硬抗,要麼憑著高境界強力壓制疑問不去進行判斷,要麼就在敬不違起手之時將其打斷,畢竟這一招不但消耗巨大,而且需要提前蓄勢。
可惜的是這位長老不但沒有打斷敬不違的出手,還露出了破綻,被一指直接點進了元神,讓“正心指”的威力完全爆發了出來。
同時他因為當年是勉強晉入的外神,法相不純元神殘缺本就有很大的精神漏洞。加上他感覺到自己將來再無寸進之後自暴自棄,耽於享樂,更是放大了心中的情感。
在中指的那一瞬間,他心中憤怒於幫中其他高層嘲笑他為外神渣滓,恐懼於被其他的外神殺死,喜好於醇酒美人金銀財寶,憂慮於激流之中不進則退被人奪權的情感完全被激發了出來。因此完全受制於“正心指”,一指之下直接被攻破精神撕裂元神,而最後的爆發更是將元神連法相都炸得粉碎,只是精神領域的驚濤駭浪並不影響現實,因此死的毫無聲息。
說實話連敬不違都沒想到對方這麼不經打,他的本意其實只是想讓這位長老重傷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