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章國際友人7
1.
就這樣,這些日本年輕人一邊拍照,一邊嬉鬧,帶隊的日本橫濱大學名譽校長和橫濱大學愛心慈善基金會的會長兩個人絲毫沒有制止那些日本年輕人胡鬧行為的意思,兩個人在各級官員和翻譯的陪伴下,一直是邊走邊交談。
十幾分鍾後,一行人到達了位於崔家溝村子最南頭的戶山中心小學貧困生楊佳超家屋的街口。楊佳超的家可能是崔家溝最破落的,屋子是土牆茅草屋,麥草堆砌成的房頂上長滿了一根根豎直的青蒿,好像在無聲地講述著這幾間屋子悠久和滄桑的歷史;院牆也是用黃土壘成的,長時間的風吹雨淋讓土牆的不少地方都塌陷了,主人細心地在塌陷的地方蓋上了幾張撿來的破瓦片,沿著院牆主人栽種了不少綠色的植物,有食用的扁豆,也有供人欣賞的牽牛花等等,花紅葉綠的煞是好看,整個院落雖然破落倒也有幾分田園風味,看起來竟然有了幾分詩意。
小院低矮的門樓之下,被村裡的喧鬧聲驚擾的楊佳超的奶奶,正笑盈盈地站在那裡,手搭涼棚往街口的巷道里觀看。直到老人看清了在人群前面帶路的春天,這才趕緊撩起衣角擦了擦昏花的老眼,一臉緊張地朝著春天等人小跑了過來。
春天也看到了小跑著迎過來的楊奶奶,老人是纏足的小腳,做不得重活,走不得遠路,要是再不小心摔一跤,這麼大年紀了可不是鬧著玩的。於是,春天只好緊跑幾步,過去伸手攙住了楊奶奶。
2.
那時的戶山地區,在五六十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身上,還普遍存在著“纏足”的現象。在偏僻的村落街頭,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時常可見肩抗手提、走路顫顫巍巍的小腳女人。就是在現在的戶山地區,在那些偏遠的村落,依然可見一些七八十歲的纏足老嫗,都是那種一手盈盈可握的“三寸金蓮”,也或者是纏足後的“解放腳”,成為戶山地區一道獨特的風景。
“纏足”在中國有近千年歷史的文化,是中國古代一種陋習,是指女性用布將雙腳緊緊纏裹,使其腳畸形變小,以為美觀。一般女性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
關於纏足的起源,從明清時期起便眾說紛紜。據現代學者考證,纏足興起於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屍尚未發現有纏足者,可見在當時纏足也並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但不纏足者也不在少數。
說到纏足起因,大概說來不外乎這幾個方面:一是審美的要求;二是漢族歷史上兩性隔離制度發展的結果;、三是宋明理學的推動;四是處女嗜好的促進等。
漢族人追求女子身材美感由來已久,古來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說法。歷朝歷代歌頌美女們身材嬌好,步履輕盈的詩句不勝列舉,白居易晚年以他自己的兩個小妾名字入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這裡用楊柳形容女性的身段,將古人欣賞女性身材嬌好的審美觀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大概人們很早就發現了女性腳小更能展示身材,搖曳生姿。所以五代以前雖然婦女不纏足,卻有不少歌頌小腳的詩。以女子嬌弱,步履遲緩,搖曳生姿為高貴動人。纏足一出現,就受到很多文人的歡迎,它是長期以來人們審美傾向發展的結果。
就連蘇軾、辛棄疾這樣傑出的文豪都有歌詠和欣賞纏足的篇章。蘇軾《菩薩蠻》詞中有“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句子;辛棄疾《菩薩蠻》有:“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句,常常為人們引用;林語堂先生曾描述過女子纏足後的步態:中國女子的纏足,完全地改變了女子的風采和步態,“其作用等於摩登姑娘穿高跟皮鞋,且產生了一種極拘謹纖婉的步態,使整個身軀形成弱不禁風,搖搖欲倒,以產生楚楚可憐的感覺。”而正是這種“楚楚可憐的感覺”,膨脹了封建士大夫的自身優越感。從而滋生出其“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詭密”。
晚清時許多知識分子已經認識到纏足造成中國婦女的羸弱,進而影響到整個民族及國家的力量,是中國落後的象徵之一,因此反纏足運動逐漸興起。
道光年間(公元1821),由外國人開辦的耶穌教會發起天足運動。“長老會後學”的史子武編著《勸入腳圖說》是第一部宣傳放足大眾性讀術,於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由上海書局石印出版,不過當時的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教會非常抵制,所以這本讀書雖然蔚為先聲,卻影響不大。這一時期由於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的大力倡導,在上海、廣東相繼成立“天足會”,一時間四方響應。康有為寫了一篇《戒纏足會檄》,在女兒到了纏足的年齡後拒絕為其纏足,遭到了家鄉人的強烈反對,但他仍堅持不給女兒纏足,成為近代反纏足運動中的一段佳話。此後,康有為的女兒還曾陪他到西方遊歷考察。1902年,清廷發出上諭,勸戒纏足。
1912年3月13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釋出命令通飭全國勸禁纏足,不纏足運動更加轟轟烈烈地在全國展開。各地方政府採取種種具體措施實行“放足”。提出“不要小腳女為妻”的口號,甚至規定“二十五歲以下小足女子,不準在馬路上行走”,向纏足女子徵收“小腳捐”等方式促使女子腳之解放。至此,“纏足”在法令上得到禁止,中國的纏足風俗開始從大城市消失,並逐漸影響到偏遠鄉村地區。但放足運動也受到不小的嘲弄。1929年國民政府又釋出放足佈告,並派專員督查落實。中國纏足風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則要到1940年代甚至1950年代以後。
女性纏足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未曾出現過,卻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令人不得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