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一些樂評人連夜沉思,要為這首相伴相知的好歌做做樂評。
不為別的,就為這份旁人眼中的不可理喻。人有時也要感性一把。
一時間,樂評接踵而出,其中最為讓人信服的,是資深網路音樂評論家“知音”的一篇樂評。
《我們都一樣》輕鬆浪漫、琅琅上口,是一首關於愛的小夜曲。乾淨的原音吉他,安靜的淺吟低唱,卻有著熨貼耳朵的舒服。
直白的歌詞雖然平淡,但在安靜的夜晚聽來仍有著暖暖的感動,副歌處短小的和絃組合有序地重複著,一重又一重緩而有力地撞擊著心扉,迴環往復,蜿蜒疏闊,直至歌聲漸遠,直至音符落下。相似的旋律不斷地重複,想叫人印象不深刻都難。歌詞樸素卻易產生代入感,輔以簡單的配器,林峰柔性的嗓音和極好的情感烘托、將所要表達的那份情釋放出來。
穩定而直白的節奏表達同樣帶來了聽覺神經的某種愉悅,身體會隨著節拍不由自主地輕輕搖擺。無論從情感的表達,演唱的技巧,對聲音的控制,和咬字吐詞的處理,都體現了林峰演繹抒情歌曲上的功力。
總而言之,詞和曲的完美搭配加上林峰的完美演繹,絕對是一首很不錯的佳作,雖不為經典,但也是一種創新。
現實的夜在靜悄悄中過去,太陽照常在東方升起,把東方破碎的雲朵渲染的更加好看,有的還鑲上了淡淡金邊。
清晨的陽光溫和而淺淡,從東方的天際散落,透過窗戶上窗簾之間的縫隙摸了進來,照落在床上少年的臉上,十七歲的臉龐清澈而俊秀,成熟的氣質在陽光下更加讓人忍不住探尋背後的形成的秘密。
似乎受到那抹陽光的提醒,林峰的眼角動了動,從沉睡中醒了過來。
深深的打了個呵欠,將惺忪的睡意驅散,目光落在桌子上的鬧鐘上面,看了看上面的時間,手臂隨即一個伸展,伸了伸懶腰。
“又是一天,新的一天!”
一番洗漱整理過後,林峰下樓去小區附近的體育場跑了幾圈,晨練這件事好久沒有進行了。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瘋狂的追逐世界上的一切,而忘了最根本的東西的人,即使再富有也只能稱之為傻瓜。
約莫進行了半個小時的鍛鍊運動,林峰感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的機能都甦醒了,便收拾了一下回到了家中。
此刻,母親已經做好了營養的早餐,林父坐在沙發上看這早間新聞,看到林峰,“快去洗洗,吃飯了。”
林峰應了一聲,聽話的去洗了洗。
在林峰一家享受著溫馨的早餐的時候,京都某大廈十三層,一封速遞正在某張辦公桌上靜靜的等著。
看上邊寄信人的名字,赫然是張明全,看來速遞中就是林峰手寫的那份《飛鳥與魚》了。
這是金盃文學大賽海選的一個規定,必須是參賽者作品的手寫稿,他人不得代勞,這個他人也包括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