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也是一個寫作方向麼,孟司檸找了個角度,拍了張照片。
在一樓逛了逛,買糖果這個時候都得排隊,這要是逢年過節,人豈不是更多?
轉了一圈買了一斤的白兔糖,還有一斤的糕點。
又去了三樓,看了下風扇。
“同志,這颱風扇多少錢?”
那同志站在裡面,睨了她一眼,語氣輕慢道了句:“一百八,外加十張工業票。”
孟司檸想,這位同志今天應該早餐沒吃飽飯,控制不住嘴。
又問了下吊扇的價格,依然是那副怠慢的語氣。
嗯,這姐她惹不起,走,她又不是買不到。
出了百貨商場的門,騎著車,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把東西放到了空間裡。
然後頂著太陽去了附近的知青辦。
這會兒的知青辦就一個人在辦公室。
“同志你好,我是新梁報的記者,我姓孟。想過來了解下咱們知青辦的動員情況。”
辦公室的小王一聽,趕緊起身熱情的接待:“孟記者,你好,快請進。”
小王一邊說著,一邊熱情的幫她倒水:“這些天我們單位的人都出去做思想工作了,所以這個時候就留我一個人在辦公室。”
“哦,咱們這一批准備動員多少人,都去了哪裡做動員工作,青年們都積極麼?”
孟司檸問出這話都覺得違心,但這也是她的工作。
小王道:“這一批去的地方主要是南邊的幾個地方,這一批畢業的青年全市有三千多名...”
孟司檸大致詢問了一些政策問題,比如知青補助,比如下鄉後,知青辦的後續工作。
不能光送過去就行,後續知青們的心態,也應該是他們專注的重點。
從知青辦出來後,孟司檸又去了附近的學校看了看,便直接回了家。
回到家後,坐在書桌前提筆。
一篇“我們生在國旗下,長在國旗下”的文章,就快速的呈現在了本子上。
開頭,還寫了一段編者按:新梁市知識青年熱情,積極的奔赴社會主義農村。
在那裡安家落戶,開啟人生的另一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