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對於禮法尤為重視。
以孝治天下也絕不是一句空談。
紀王所為有逾制之嫌,若是魏徵在世早就彈劾了。
李世民看向李慎,這個確實要他自己解釋。
李世民也看明白了,李義府的目的就是想要讓紀王府這麼長時間所做的一切付之東流。
李世民還不知道李慎跟李治要一萬貫錢的事。
李治輕蔑的看著李慎,你有錢又能怎麼樣?
有錢也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的。
李慎確實從容的一笑,這個問題,他在之初,王玄策就提醒過,他也跟王玄策好好的看了一遍貞觀禮。
“啟稟陛下,李義府所言,兒並不承認。”
“紀王殿下,你所做之事全長安百姓都知道,可不是你一句不承認就可以抵賴的。”
李義府聞言立刻反駁。
“本王並不是說做的事不承認,而是你說的逾制,本王不承認。
你說太子殿下冠禮之時很簡約,但你要知道,那是因為太子殿下效仿陛下,
勤儉節約,以身作則。
身為太子品行端正自然無人能及,不是禮制的原因。
而本王不同,本王不是太子,長安城眾所周知本王品行低下,所以這並無為過。
貞觀禮中只對冠禮的禮節有所規定,但沒有規定等級。”
李慎這麼說只不過是玩文字遊戲,鑽空子而已。
貞觀禮是李慎在開皇禮的基礎上修撰而成的,詳細的記錄了整個冠禮流程。
但唯獨一點沒有規定等級。
李慎跟王玄策都已經研究過了。
大臣們聽後齊刷刷的看向李世民,因為貞觀禮是他讓修訂的,
也是他批閱過後准許釋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