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早上,夏禹在家中吃著早餐,不時看向左手邊桌面上放著的一份履歷。
這份履歷是今天一早由倫敦傳真過來的,是英國政府昨天剛剛透過任命接替麥理浩的第二十六任香江總督——彼得·門羅的履歷。
是的,第二十六任香江總督並不是前世歷史中的尤德,而是出現了另外一個人。
夏禹肯定這是他的蝴蝶效應所影響的。
如果不出意外,這位新任香江總督將在今年5月20日抵達香江接替麥理浩,正式履職。
現在才1982年1月6日,還有五個多月的時間。
履歷上,將彼得·門羅的一生工作經歷和基本資訊都寫清楚了。
彼得·門羅出生於1925年,今年已經五十七歲,有著三十二年的外交經驗,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外交官,除了在北非擔任過近十年的外交官外,剩下二十二年,都是在亞洲度過的。
其中有一段經歷讓夏禹比較關注,那是1958年1964年期間,彼得·門羅在伯立基擔任香江總督時期,擔任過輔政司的官員。
而履歷的最後,還有對他的性格特徵的分析,最明顯的一個便是這人不是民族主義分子,沒有明顯的親華立場,也沒有反華立場……
“呵呵,瑪格麗特·撒切爾還是考慮到了不穩定因素。”
“不是尤德也好,接下來就看阿根廷給不給力了。”
“我在法國鬧出大點的動靜,說不定這老婦人還得著急……”
……
吃完早餐之後,夏禹乘車前往公司。
到了公司之後,立馬召集收購團隊開了個碰頭會,先是瞭解最新情況,然後分配任務開始行動。
路易威登集團畢竟是非上市公司,雖然重選了董事會,但是光明基金只是持有百分之五十八點八的股權,並不能完全掌控董事會。
一般而言,非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和公司合併的提議,董事會提議過半同意就行,但是這只是一般情況。
威登家族過去曾引入了投資者,為了保住家族對路易威登集團的控制權,他們曾經修改過公司章程,像這些重大事項需要超過三分之二的表決權同意才能透過。
而非上市公司也沒有規定一定要設立三分之一的獨立董事,路易威登集團就沒有設定,所以董事會的表決權基本跟股東大會的對等。
按照路易威登集團公司的章程,向定向增發需要董事會三分之二的票數同意才能透過,因此夏禹沒辦法透過定向增發的形式來稀釋威登家族的股權。也無法強硬推動路易威登集團跟酩悅軒尼詩酒業集團合併。
既然正規的商業手段不能用,那就利用人性的弱點!
碰頭會最終的決議有兩個,一個便是由雷歐·馬丁負責,對酩悅軒尼詩酒業集團進行定向增發稀釋軒尼詩家族的股權。
而且為了報復軒尼詩家族,定向增發並不是按照按照酩悅軒尼詩酒業集團之前的接近六十億法郎的高市值來做,而是針對資產情況,以實際資產二十一億法郎來進行增發,募資十億法郎,增發物件指定唯一物件——光明基金。
只要定向增發落實,那麼軒尼詩家族的持股比例將由百分之十七點五下降到百分之十一點八五,而光明基金的持股比例將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八點一五。
軒尼詩家族將相當於損失兩億一千多萬法郎!
第二個決定,便是由夏禹親自去見路易威登集團的總裁亨利·裡佳米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