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夏禹想到了一個矛盾點,他向伍弘毅問道:“弘毅,你們怡和行和前身是怡和洋行,現在的怡和集團有什麼關係?”
說完,夏禹直直地看向伍弘毅,等待他解惑。
這一點夏禹確實不知道。
雖然他前世瞭解過伍秉鑑和怡和行,但是對於怡和洋行,卻沒有深入瞭解,夏禹只知道現在香江的怡和集團原本的名字就是怡和洋行,可是怡和洋行卻實實在在地是英國人所有,那麼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問題?
夏禹的話一出,不止伍弘毅,就連笑容滿面的李洪昌也收斂了笑容。
伍弘毅面色複雜,不知是憤恨還是憋屈亦或是無奈,或者三者皆有之。
就在夏禹想說不方便就別說了時,伍弘毅開口了。
“他們是無恥的竊賊!”
聽到伍弘毅這麼犀利的話,夏禹眉頭一挑,沒想到伍弘毅反應這麼大,看來這裡面果然有故事。
“現在的怡和集團,前身是叫怡和洋行,但是最開始,是叫查甸馬地臣洋行,是由蘇格蘭裔英國人威廉·渣甸與詹姆士·馬地臣在1832年,也就是我們這一脈來英國的那一年成立的!”
“而在1843年,也就是敦元公去世那年,我伍家在大清的主脈遭遇了重創,那兩個無恥的竊賊就盜用了我伍家怡和行的名頭,把原本的查甸馬地臣洋行重新註冊,改名怡和洋行。”
說到這,伍弘毅心中的憋屈更盛,拳頭不知不覺緊握,一旁的李洪昌也搖頭嘆息了一聲,心情同樣苦悶。
原來如此!
聽到伍弘毅一解說,夏禹頓時瞭然,感情是這兩個外國人“仿冒”、“貼牌”了廣東十三行中最負盛名的“怡和行。
這也能夠理解伍弘毅為何會心情大變了!
任誰也不能接受,自己家族的榮光被外人山寨竊取,“怡和行”是伍家的榮耀,也是伍家辛辛苦苦打造出來的,最後卻因為家族受到了外力壓迫自顧不暇,而被外國人竊取,只是多了一個“洋”字,就在外面大行其道。
作為受迫害者的伍家,心中的憋屈和苦悶自然可想而知!
剛才在一旁靜靜聆聽的燕世寧,忍不住問道:“那你們伍家現在的怡和行還在嗎?”
“早已不復存在,我伍家在那邊的根基在清政府的壓迫下,早就沒了,現在有的只有伍盛行。”
伍弘毅苦澀地說道,說到最後伍盛行時,他的拳頭不知不覺緊握了一下。
夏禹目光一凝,伍盛行?
這名字取得有意思,光從字面上,就可以解讀出多種意思,如何再結合現在伍弘毅說的關於伍家的情況,那解讀成“伍家再次強盛的行當”最為合適。
“你們沒想過再重立怡和行的旗幟嗎?”侯勝忍不住介面問道。
聽了這麼多,他也感到十分好奇,看到伍弘毅並不牴觸說這個,他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畢竟這種涉及到豪門大族之間的秘密,聽起來太帶勁了。
侯勝的話一出,不止伍弘毅苦笑,就連夏禹也忍不住微微搖頭,侯勝是眼光太窄小了,才會問這個沒必要問的問題。
現在的怡和集團,和以怡和集團為核心的怡和財團到底有多龐大,夏禹很清楚,那可是香江第一財團,也是英國在遠東地區的第一財團,能量驚人,用腳指頭想就知道英國伍家肯定比不上怡和財團。
實力不如人,還想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