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場上,銀灰色戰車的穿刺武器,死死地卡在對面戰車車體上,仿似釘在上面一樣;
沉悶的轟鳴聲,在徘徊響徹,兩方戰車死死地膠著。
滔滔的河水面上,呼嘯的拂風聲,響徹不絕,吹徹得岸邊捲起大片塵殺;
伴隨著戰車的轟鳴聲,雙方這場僵持的對抗,也終於進入了尾聲。
一旦動力系統爆機了,陳晨就算贏下這場對抗,也會陷入個很尷尬的境地;
江大那邊戰車的新型動力系統,可是能夠達到臨時突破音障的地步,在動力上肯定是比陳晨這比強很多的。
絕不是說是因為戰車的武器系統,然後就進行的分類,本質還是取決於戰車的作戰目的適應趨向。
此時隨著雙方戰車的糾纏,堤壩路面上不時有砂石濺起。
尤以因為陳晨這邊戰車的外部武器元件,還戳在對面江大的戰車內;
對方這時候就像瘋了一樣,明顯將動力系統開到了最大,不停地做出些亂七八糟的機動動作,試圖跟陳晨這邊脫離。
堤壩上,伴著戰車低沉的轟鳴聲,雙方戰車始終處在僵持中。
說起來,這場對抗打得這麼膠著,主要還是陳晨這邊戰車的效能弱了一些;
本來憑他他的作戰風格、思路,更多的是追求迅速ko擊毀的,哪怕他這邊不是強攻型;
畢竟他這邊的車型,其實就是適合這種作戰方式,就算無法一擊必殺,依然能縮死目標;
屆時加大動力輸出,強行把對方戰車頂到牆壁、或者其他障礙物上,然後再補一下刀就可以了。
可這場的對手,實在太難纏了一些;
陳晨這邊戰車的攻擊方式,註定瞭如果無法一擊必殺的,想要再打擊對手,必須將對方頂在死角上
畢竟他這邊在第一擊沒有ko擊毀掉對方的前提下,必須需要強行頂住對方車身,然後再進行二次穿刺。
可這一切的前提,都必須建立在陳晨這邊戰車的動力足夠!
偏偏陳晨這邊戰車的動力系統,相比起他這次的對手、江大那邊,確實弱了太多!
畢竟他這邊的動力系統,只是校方給各車組配發的定製低配產品;
唔,也不能說是低配產品,只能說是標配的標準教學級戰車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