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晨這邊對江大那邊戰車,如果想進行穿刺攻擊,必然需要用他這邊戰車的前鏟,卡進對方戰車底盤才可以;
要知道功能型戰車剋制防禦型戰車,可不是胡亂的,都是有著實際根據;
諸如功能型戰車剋制防禦型戰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防禦型戰車的攻擊力畢竟低。
畢竟對面江大那邊戰車的攻擊力低了,面對陳晨這邊的時候,短時間內想側車翻掉陳晨,可不是個簡單的榮譽。
主要還是精神力相關壓力技術,眼下還不是很成熟,成本過高!
雖然利用那種方式的話,在根本上卻無法改變動力系統渣渣的問題,但起碼能臨時令戰車動力輸出大幅提升。
滔滔的河水面上,響徹著呼嘯的拂風聲;
岸邊,大片塵塵伴著戰車的轟鳴聲四起;
此時雙方這場僵持的對抗,也終於進入了尾聲。
雙方對耗精神力已經持續了不短的時間,這時候兩饒精神力都已基本見底;
其實陳晨也不想選擇這種方式的,畢竟精神力的過度消耗,對他接下來的對抗發揮,肯定也是有影響的;
雖他在精神力恢復方面速度不慢,但一些疲勞沉積,肯定是在所難免的;
可相比爆掉動力系統,消耗精神力的疲憊,也算不上什麼大不聊事情。
屆時加大動力輸出,強行把對方戰車頂到牆壁、或者其他障礙物上,然後再補一下刀就可以了。
雙方對抗的走向,已經完全脫離對面江大那位選手、乃至大多數饒預料;
相比較而言,陳晨這邊戰車的整體效能,絕對是遠遠不如對方的;
再加上對面江大那邊的戰車,針對陳晨這邊做出過一定的調整改變;
對方戰車內部結構、以及各系統方面先放一邊不談,單是對面戰車前賭固定前鏟坡度、以及長度上,無疑就是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調整。
對方應該也是看出了這點,將戰車的前鏟部分,竟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延伸。
而陳晨這邊對江大那邊戰車,如果想進行穿刺攻擊,必然需要用他這邊戰車的前鏟,卡進對方戰車底盤才可以;
也只有這樣,他這邊才能藉以讓壓力穿刺元件,在下壓時完成穿刺攻擊。
其實陳晨這次的對手、對面江大那位選手操作的車型,可以跟去年大學生聯賽時、江大那位選手操作的車型,幾乎是如出一轍;
兩者在戰車外形、主體架構等方面,真的可以很像;
陳晨在去年大學生聯賽時,就是因為戰車型別被剋制,再加上當時還是個粉嫩的萌新,一度被打得不要不要的。
他當時如果不是僥倖把戰車拖進了水底,最後搞不好真會被擊毀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