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裂痕,隨著雙方戰車的膠著對抗,密佈滿了堤壩的路面上;
如果換成中型、乃至重型裝甲戰車,再加上對抗的作用力,那才是拆遷一般的場面;
說到底,大學生聯賽,更多的是各高校對學生的考評作用。
陳晨這邊戰車的穿刺武器,在小組賽之後特別訂製的,不然這種頻頻與障礙物相撞的作用力,恐怕已經把陳晨這邊的外部穿刺元件崩斷了;
其實相比之前雙方戰況的激烈,眼下因為精神力的消耗,明顯能看到兩方都有些疲軟的情況;
甚至,這時候與其說是雙方在對抗,倒不如說在互摩!
其實到了這種時候,才更考驗雙方在裝甲戰車操作上的基本功。
畢竟像眼下這種情況,很可能最後決定勝負的,就只是多一點、少一點的精神力!
說到底,對面江大那位選手,也是不甘心!
雖然之前挑釁、叫囂,有著這樣那樣的目的,但最為裝甲戰車操作手,對方本質上還是更追求勝利的,不然這時候也不會還在堅持;
畢竟眼下的情況,哪怕不想承認,確實是陳晨這邊優勢更大。
堤壩上,伴著戰車低沉的轟鳴聲,雙方戰車始終處在僵持中。
其實也不能說是僵持,大概該說陳晨這邊死死地纏住了對方。
畢竟他這邊在第一擊沒有ko擊毀掉對方的前提下,必須需要強行頂住對方車身,然後再進行二次穿刺。
陳晨這邊戰車上裝配的動力系統,只能算是低配玩意,自然強不到哪去。
既然他這邊動力系統在動力方面,註定了不足,那必然無法強行把對方戰車頂到死角上。
賽場上,雙方戰車死死地糾纏在一起,金屬摩擦聲不停迴盪;
陳晨這邊戰車是在側面刺穿的對方車體,雖說在角度上佔了先機,但這時候卻無法推動對方車體。
倒也不是說完全無法推動,兩輛戰車的行走系統,碾壓著路面,將路面碾壓出條條裂痕,頻頻輾轉騰挪;
而眼下的情況,陳晨這邊每往前推動一點,對方戰車卻會強行將路線帶得偏離掉。
說起來,這也得虧對方戰車被陳晨在側面刺穿了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