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這邊戰車的外部武器元件,還戳在對面江大的戰車內;
其實主要也是因為陳晨這邊,沒有完成一擊必殺;
如果之前穿刺的那下,能夠準確的破壞掉對方戰車的幾個主要系統,這時候也不至於這麼麻煩。
堤壩上路邊,隨著兩輛戰車的盤橫,這時候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畢竟這次的對抗賽場地,是臨時安排的,很難承受裝甲戰車對抗中產生的壓強、乃至破壞。
對方的戰車高度,無疑是沒有高到那種程度,偏偏又有一定高度,這種車型,絕對是被陳晨這邊完克的,因為連繞側、繞後都不用,直接正面開咬!
畢竟對方前端只是個前鏟罷了,既不是滾軸、也不是絞盤,陳晨這邊咬起來,根本沒有一點壓力。
當然,像這種淺顯的事情,相信大多數操作手都能看出來,對方會做出調整,陳晨倒也絲毫不驚訝;
雖然壓力穿刺功能型戰車,可以說始創於陳晨手中,但他確實也有不止一次考慮過,其他車型面對他這邊時,該做出怎麼樣的調整。
任何一款車型,都是這麼一步步來的,只有一點一點尋找不足,才能做得更好、更完美。
當然,陳晨下這麼大心力,固然有未來打算往裝甲戰車相關行業發展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他在心底裡,真的是挺喜歡這款壓力穿刺功能型。
甚至,陳晨當初高考結束的假期裡、在劉叔店裡第一眼看到那臺模型時,就被那外形感動了!
有的時候,還真就看來不來電,就像男女一樣!
這其實就像玩一些競技類遊戲一樣,不要求所有職業都是神級操作,但起碼都要做到水平以上;
只要對其他車型都有一定了解,才能對自身車型更好的改良。
當然,說這些有些遠了,這時候對抗賽的提示聲,也已經越發急促;
最後隨著一道長音響起,岸邊堤壩兩端驟然爆發起巨大的戰車轟鳴。
幾乎在對抗賽開啟的第一時間,雙方就選擇把戰車加到了最大速度。
當然,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江大那邊戰車,配備著新型動力系統技術,能夠臨時突破音障;
對方也是仗著速度的優勢,第一時間加速衝向陳晨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