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對面江大那位置選手,在這方面雖然也算是做得不錯,可雙方車型比對上,確實是存在著一定差距。
戰車轟鳴聲在沉悶地響徹,雙方戰車此時如膠似漆地糾纏在一起。
瀰漫的沙塵中,陳晨這邊銀灰色的戰車,死死地跟對方戰車繫結在一起;
雙方戰車低沉的轟鳴聲,在岸邊堤壩兩端不停響徹,映襯著一側的水浪滾滾。
隨著對抗正式的開啟,對面江大那位率先完成了搶攻,沒有意外地將戰場停留在了岸邊上;
可對方的想法雖然不錯,但結果卻有些差強人意,哪怕對方之前確實一度壓著陳晨打;
至少,當時看起來是這麼個情況。
尤以對面江大那邊的戰車,無疑針對陳晨這邊做出過一定的調整改變;
對方戰車內部結構、以及各系統方面不好說,但是在戰車前端的固定前鏟坡度、以及長度上,明顯是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擴充套件、延伸。
而對方之所以做出這種改裝為了什麼,無疑是為了堤防陳晨這邊戰車的壓力穿刺!
畢竟陳晨這邊戰車的武器系統,嚴格來說也算是頂置的;
在陳晨這邊攻擊時,無疑是利用穿刺元件自上朝下盡心壓力穿刺;
而作用力的問題,註定了陳晨這邊戰車前端下方,必然得配備近乎貼地的前鏟,藉以將對方戰車剷起,好讓穿刺元件對目標戰車完成穿刺。
轟鳴聲,雙方戰車始終處在僵持中。
如果無法一擊必殺的,想要再打擊對手,必須將對方頂在死角上
可這一切的前提,都必須建立在陳晨這邊戰車的動力足夠!
既然動力不足,自然無法強推對方戰車,更別說將對方頂到死角上!
說實話,陳晨這時候對張子豪那傢伙,真是羨慕嫉妒恨!
無他,對方戰車能夠保證持續作戰,在動力系統上,雖說不至於多強勁,但承載力絕對不低;
一旦動力系統爆機了,陳晨就算贏下這場對抗,也會陷入個很尷尬的境地;
陳晨這邊戰車雖然是在側面刺穿的對方車體,在角度上佔了先機,可這時候依然無法推動對方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