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沉的轟鳴聲,映襯著滾滾的黃河水嘯,在岸邊堤壩兩端不停響徹。
提示聲滴滴地響徹著,陳晨此時則在靜靜地觀察著對方那邊戰車的情況。
相比陳晨這邊的戰車並沒有什麼調整,反倒對面戰車做了很大改變;
起碼,跟陳晨之前在錄影中看到對方在上次對抗賽中的車況,出現了很大變化。
對方戰車內部如何調整的不好說,單是外觀上,就能明顯看出對方前端車鏟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延伸;
至於說對方這種改裝為了什麼,稍想下就不難理解;
就是為了堤防陳晨這邊戰車的壓力穿刺!
對方原本車型,跟去年大學生聯賽時、江大那位選手操作的車型,其實可以說是如出一轍的(參件封面第一行、第一列車型)
以對方原本的車型而言,面對陳晨這邊,就跟投食似的0.0
沒錯,就是投食!
坦白講,陳晨這邊車型的壓力穿刺武器,對江大那邊車型而言,其實是很挺剋制的;
畢竟對方的車身高度可不低,偏偏又沒有高到無法讓陳晨下嘴的地步;
如果說對方戰車的高度,高過了陳晨這邊穿刺元件的最大展開高度,那陳晨這邊自然是無法開咬的;
可對方的戰車高度,無疑是沒有高到那種程度,偏偏又有一定高度;
不得不說,這種車型,絕對是被陳晨這邊完克的,因為連繞側、繞後都不用,直接正面開咬!
畢竟對方前端只是個前鏟罷了,既不是滾軸、也不是絞盤,陳晨這邊咬起來,根本沒有一點壓力。
當然,像這種淺顯的事情,相信大多數操作手都能看出來,對方會做出調整,陳晨倒也絲毫不驚訝;
畢竟明知車型被剋制,還不做出調整,只知道上去傻莽,那連個最基本、合格的裝甲戰車操作手都算不上。
說是這麼說,陳晨對於對方選擇將前鏟前端延伸的選擇,倒是持不置可否的態度。
雖然壓力穿刺功能型戰車,可以說始創於陳晨手中,但他確實也有不止一次考慮過,其他車型面對他這邊時,該做出怎麼樣的調整。
當然,陳晨想這種問題,倒不是說為了告訴別人,怎麼艹他,他可沒這麼賤好伐0.0
他之所以考慮這種問題,其實是為了之後如何更好的改良壓力穿刺功能型戰車!
沒錯!就是改良!
任何一款車型,都是這麼一步步來的,只有一點一點尋找不足,才能做得更好、更完美。
是!完美這種事情,確實不存在絕對的,但是存在相對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