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某一款車型能無敵,但也只是一時的,或短、或長的時間後,總會被發現短板、乃至被針對的方法。
陳晨雖然只能算是個假牙裝甲戰車設計師,但同樣很清楚這點,所以在戰車設計上,雖然具備一定程度針對強攻型戰車的能力,但根本上卻是主要為了針對防禦型戰車!
換句話說,他這款新車型,其實可以說是比較正統的功能型戰車。
裝甲戰車對抗在一般情況下,無疑是要遵循強攻克功能、防禦克強攻、功能克防禦的情況!
雖然這種事情不能算鐵率,但三種成型確實呈現三角迴圈的剋制。
而板車結構的車型,毫無意外屬於防禦型戰車!
也就是說,陳晨這邊戰車在車型上,完克防禦型戰車!
沒錯!就是完克!尤以越正統的防禦型戰車,越是完克!諸如板車結構的防禦型戰車!
之所以這種情況,倒不是說陳晨在設計車型時,刻意針對板車結構的防禦型戰車,而是壓力穿刺武器系統所決定的!
想完成穿刺,除了施力點,還需要受力點,且這個施力點、受力點,必須依託戰車主體;
畢竟沒有受力點、或者受力點不在戰車上的話,要麼陳晨這邊戰車會被頂開、要麼會將目標戰車頂開;
大抵上就像一隻手推東西,要麼把東西推開、要麼把自己推開一樣;
反觀自己兩隻手相互擠壓,只要力量足夠,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基於這點,註定了壓力穿刺的施力點、受力點必須都依託戰車主體,且處在一個對沖的位置上;
再結合戰車結構等等方面,施力點、也就是壓力穿刺元件頂置,受力點、既前鏟底置的選擇最恰當。
這種武器系統的發力角度,在先天性上對偏底、偏平的車身結構,無疑存在著很大的剋制性;
而論到偏低、偏平的車身結構,無疑就屬板車結構的車型了!
甚至,縱觀各種車型結構中,都沒有比板車結構的車型,更低、更平的了0.0
毫不誇張地講,陳晨這款車型對板車結構的車型剋制,都剋制到了土裡去了!
當然,前提是在對抗中,他這邊戰車能完成對目標戰車的捕獲;
就像閻西西那傢伙也是板車結構的車型,陳晨之前小組賽時,就算碰到對方也沒有辦法;
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