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西南大那邊戰車彈飛的路線上,沿途的林木楞是倒下了一大片。
當然,西南大那邊戰車的情況看起來挺狼狽的,吳迪那邊其實也好不到哪去;
之前兩方對撞的作用力,直接將吳迪那邊戰車來個底掉。
而且不同於西南大那邊的戰車,吳迪那邊則出現了翻車情況!
可對方戰車的半分離式結構優勢,這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吳迪那邊戰車的車體,幾乎是呈現半分離狀態,只依靠貫穿武器系統類似中軸的結構進行連線;
而對方在翻車的第一時間,兩側的行走系統,竟然……類人般做出了個劈叉的動作!
沒錯!就是類人般的劈叉動作。
當然,具體的情況,肯定沒有那麼形象,只是個大概的意思;
之所以說是類人般的劈叉動作,是張子豪那邊戰車的兩側車體,竟然以先後的順序,進行了反轉調整!
正常情況下,像裝配了豎轉絞盤武器的戰車,一旦出現翻車,其實都是利用武器系統對地進行轟擊,利用反作用力,使得車身調整;
就像陳晨上次大學生聯賽時、乃至這次安娜操作的戰車,其實都是以這種方式進行復位的;
相比較而言,這種方式看似簡潔,但對自身戰車,其實是有著損害的;
畢竟利用對地攻擊的反作用力,對武器系統、乃是車體內部結構,必然會有著很大的負擔。
反觀吳迪那邊戰車的這種調整方式,雖然看起來麻煩了一些,但無疑減少了對戰車的自損性。
更重要的是,這種依靠分離車身進行的調整,地形適用性無疑要強一些。
畢竟諸如一些地質比較鬆軟的地形環境,就算想利用豎轉型絞盤對地攻擊、藉助反作用力調整車身,也很難辦大;
甚至,很可能最後不單無法調整車身、令車身復位,搞不好還會陷進地裡,那真就尷尬了。
基於這點,先不談吳迪那邊這款新車型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單是這種作戰環境的適應能力加強,其實就已經很出彩了;
甚至,相比張子豪那邊的新車型,其實吳迪這邊的普及性還要更高一些;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張子豪一樣,擁有辣麼強的微操能力、能夠一打十的!
對於大多數人、乃至操作手而言,就算同樣操作張子豪那輛戰車,恐怕也無法辦到這種事情。
起碼,陳晨自問做不到這點。
畢竟每個人的長短,都是不同的,張子豪的作戰風格,無疑要更適合那種型別。
甚至,陳晨這邊還好點,操作張子豪那款車型的話,估計還能有點建樹,如果換成吳迪,那真就搞笑了;
估計吳迪如果操作張子豪那車型的話,很可能真開成個掃馬路的,那畫面不要太美0.0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裝甲咆哮》,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