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對方的車型,卻是防禦型戰車!
這在以精簡為主的防禦型戰車中,可以說是超級少見的!
塗裝著黑灰相間迷彩的戰車,前端是件巨大的固定半環繞式前鏟(參加封面第一行、第一列,既左上角車型)
沒錯!
就是巨大的固定半環繞式前鏟!
單是這件前鏟武器元件,以往在裝甲戰車裝配中,其實就很少出現;
畢竟大多裝配前鏟武器的,都是板車主體結構的車型;
板車的車型結構在前鏟規格上,必然偏向與低傾角、低高度的平寬前鏟;
反觀此時對面這輛戰車,前鏟單是高度規格上,就達到了普通前鏟武器的近兩倍;
而且對方前鏟雖然不是流線型的標準弧線,但確實是屬於半環繞式,不單囊括了戰車前端、乃至還一體囊括了兩側的大半裝甲部位!
基於這種一體的固定半環繞式前鏟,其實就足見對方的防禦程度不簡單。
然而,固定的鏟式武器說好聽了,是被歷史掩埋,實際其實就是被淘汰了;
既然是被淘汰的武器,自然有著這樣那樣的弊端;
而對方在車身前端裝配前鏟武器配件,同樣不是作為主武器使用!
至少,不是完全依靠車身前端的前鏟元件!
在對方戰車頂部,則還頂置了件錘擊武器!
沒錯!
就是錘擊武器!
坦白講,在戰車武器系統中,錘擊武器的威力,絕對是最低的幾種之一;
可任何型別的武器系統,都有著各自的功用趨向;
恰恰這次分賽場對抗的地理環境,剛好適合捶擊武器的發揮!
畢竟捶擊武器的威力雖然低,但只是相對而言;
而這種自上而下的攻擊方式,在這場對抗環境中剛好適用;
因為……江岸邊可是泥沙地質,稍微跺跺腳,人都會慢慢陷下去!
戰車這麼大的重比,如果再遭受頻繁捶擊,很可能直接陷入泥沙地裡!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title?}》,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