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拋射中的紅色戰車,摩擦著空氣阻力,響徹著陣陣嗡鳴聲。
反觀黑色戰車,這時候已經徹底停了下來;
對方車身前端高高拉起,豎轉型滾軸極速轉動著,完全做好了迎接即將到來撞擊的準備!
一道道身影透過轉播頻道,這時候則緊緊盯著這副畫面,同樣在等待接下來硬碰硬的對撼。
這,是矛與盾的較量!
哪怕諸如文靜學姐等人,其實預見兩方一旦相撞後,很可能會以陳晨這邊告負,但還是忍不住心中的期待。
萬一呢?
到底是鋼槍折斷,還是堅盾崩碎!
然而……
很多人卻忘記了一件事!
相比陳晨之前剛登陸時、在沙地區域的那次對抗時,做過那個類似的機動動作,這次的機動動作明顯……不完整!
沒錯!
就是不完整!
相比這個機動動作中的戰車拋射部分,最根本的其實是……戰車拋射過程中的變向!
或者說,戰車的反常規下墜軌道!
更重要的是,很多在這一刻,眼見著陳晨這邊戰車氣勢兇兇,完全忘了他的作戰風格……壓根不是強攻型!
跟對方硬碰硬地剛正面?
不存在的!
事實上,在紅色戰車與黑色戰車相撞的剎那,前者再一次展現了反常規的下墜軌道!
高速轉動的豎轉型絞盤,這一刻突然就停了下來,乃至由逆時針旋轉變成了順時針的旋轉。
武器系統的轉向改變、震動,瞬間影響了戰車的下墜軌道。
當然,相比上次在沙地區域的那次機動,這次的難度無疑要高得多;
畢竟陳晨上次是在拋升過程中,對戰車拋行軌道的調整,這次卻是在俯衝階段試圖去改變;
相比前者,後者在時間、在速度等等方面,明顯有著更高的難度。
陳晨哪怕有著上一次的經驗,依然難以做到徹底把握。
甚至,紅色戰車下墜的落點,並沒有完全符合他之前的計算。
伴著一聲巨大的撞擊聲,陳晨這邊戰車的前端,還沒有徹底即將對方,在距離對方大約五米左右的位置,就撞在了山道上。
其實在他本來的計算中,戰車前端的落點,應該是抵近對方戰車位置,然後轟擊地面,藉助反彈、自下而上轟擊對方戰車底盤位置,藉以將對方徹底打飛;
甚至,如果真能做到那點的話,藉助撞擊對方的反作用力,陳晨這邊也能止住前衝的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