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不單是這次的全國大學生裝甲對抗聯賽,就算是甲級裝甲對抗聯賽也是如此。
當然,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華國、乃至周邊環境的原因;
說白了就是,需求關係!
沒有很好的發展空間,抓舉功能型戰車,不管是在戰車效能、還是操作手上,自然很難有好的建樹。
可就是這麼輛抓舉功能型戰車,此時卻打得溜得飛起,將對方戰車幾乎是按在地上摩擦!
更重要的是,對方還是輛強攻型戰車!
甚至,對方車型結構雖然有所差異,但跟陳晨這邊的戰車,都是同樣裝配了豎轉型絞盤武器!
功能型戰車打強攻型戰車,本來就受剋制;
抓舉功能型戰車,打豎轉絞盤強攻型戰車,更是難上加難!
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勝面!
這是車體結構註定的,因為抓舉功能型戰車,在抓舉過程中,是前端武器系統上下合攏,然後由下自上、朝後方進行反轉抓舉;
就像眼下張子豪操縱的戰車,前端兩側各裝配著個固定地鏟,用以抬高目標車身;
再之後利用前端中置的可升降插鏟、以及上懸的壓力鎖形成閉合,將目標戰車自下而上、自前向後的進行抓舉。
也是這種武器系統的結構,註定了一旦碰上豎轉型武器,很容易處在被動挨打的境地;
畢竟對方這種抓舉武器系統,很容易在抓舉過程中,與目標戰車的豎轉型武器接觸,以至遭受到毀壞性打擊!
可就是在這種車型被剋制的情況下,張子豪這邊卻完全處在了壓制地位上!
是!
抓舉功能型戰車不具備有效破壞力,但同樣也有著其他型別無法比擬的優勢;
諸如……控制能力!
或者說,功能型戰車在根本設計上,其實追求的就是控制能力方面的發展。
唔,至少在裝甲戰車發展史的最早期是這個樣子。
畢竟隨著精神力科技、材料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原本一些無法滿足的技術條件得以達成,功能型戰車也越發偏向全面性。
說是這麼說,功能型戰車最根本的,其實還是控制能力!
在區分戰車型別上,功能型戰車與強攻型、防禦型戰車最根本的區別,其實就是在於這點。
控!
可實際上,就像真正的強攻型操作手、防禦型操作手比較稀少一樣,真正的功能型操作手,同樣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