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也沒有拿捏,很快給出了答案:“第一類,超級優秀的考生,大體也可以理解為考得超級好。你基礎學科方面,放在一邊不說;精神力峰值方面,雖然提升得不慢,可這種事,對方又不知道。何況,你這種情況,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真很厲害,兩個月就不止提升21點了。”
陳晨初時還有點不服氣,畢竟精神力恢復快的事,一直讓他挺得意的;
可他想了想,最後不由嘆了口氣,對方說得也沒錯;
如果真牛逼,爆了張子豪、再爆了吳迪……
就像老媽說的,倆月提升個三五十點,管你三大、不三大,來來來,舔吧!
對方這時候又發來了段資訊:“第二類,切合學院的實際情況、歷史背景。諸如想進華大,身後有政治背景色彩;想進海大,有經濟背景色彩。”
陳晨不由臉現無奈。
對方說得雖然殘酷,但恰恰是事實;
諸如吳迪那傢伙,父輩從政,確實更適合華大;
再諸如張子豪,父輩從商、且在海市發展,無疑選擇海大更好;
反觀陳晨只是普通家庭,這一點確實比不了。
對方很快又發來了資訊:“第三類,本地考生。”
陳晨對前兩條確實無話好說,可這第三條,忍不住反駁道:“本地考生怎麼了?難道外地考生比不上本地考生嗎?”
對方沉默了一會兒,然後發來個微笑的表情加一段話:“既然東山大學能聯絡到你,那你應該是東山省的。問你一個問題,假如你有一筆錢要投資,差不多的條件、差不多的收穫時,你會選擇京畿、海市,還是選擇東山省、或者說你的家鄉?”
陳晨張了張嘴,最後卻發現無話可說。
去京畿、去海市,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可如果在家鄉,能有差不多的收穫時,幹嘛要背井離鄉?
犯賤嗎?
對方這個問題,可以說直擊根本;
別人會如何選擇,陳晨不知道,但他一定會選家鄉;
這裡有他的親人、朋友、同學、老師等等等等,是生養他的故土,有什麼好猶豫的!
如果條件、收穫,差很多的話,兩說;
如果差不多,肯定選家鄉啊!
對方似乎知道陳晨心中的答案一樣,很快再次發來了段資訊:“華大、海大,又不是傻瓜。面對本地學生、外地學生做選擇時,肯定會優先選擇本地學生。外地學生想獲得同等的重視,要更優秀幾倍、十幾倍才可以。說白了,就是信任程度,決定了側重選擇。華大、海大,始終對外地學生,有著更多的提防,擔心人才回流。”
陳晨沉默了好長時間:“那你意思是?”
對方几乎秒回:“東山大學!”
陳晨這次是真的不明白了,東山大學是不錯,可確實比不上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