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琛道:“大同汗國開國八百年以來,向來都封駙馬郡馬為清福將軍,但是,若是上無祖蔭,自己又無有寸功,這清福將軍便不好享受清福。
我們派劉小棒兒作使者,便是讓他立個功。而且,我們的清福將軍身後,可是名聞天下的明塵大師——托缽僧的名號誰人不知?”
陸九公聽了,甚為高興,又問道:“先生既然認為我們現在可以自立一國,我的想法是定國號為南平汗國,先生看行不行?”
常思琛下拜道:“臣就此先參拜我主南平汗皇!”
陸九公聽了,趕緊攙扶常思琛起身,說道:“我為汗皇,常先生可以見君不拜!”
於是這君臣兩個商量好了,就昭告轄境,自立為南平汗國,陸九公稱南平汗皇,年號“太平”。
南平汗國太平元年四月五日,也就是陸九公立國第二天,劉小棒兒作為使者,出發,一路趕到順義州,來見李詩劍。
燕君平建議道:“將軍可以故意延遲與他劉小棒兒見面。”
李詩劍聽了,就問道:“他不過是個使者,見不見他,其權在我,何必故意延遲他?”
燕君平道:“劉小棒兒是陸九公的侄女婿,關係可謂是親近。然而我們故意延遲見他,就顯得他出使不力。這樣,就會讓陸九公無形中輕視他劉小棒兒——這樣做,其實可以間接地疏遠陸九公與托缽僧的關係呀!”
李詩劍聽了,哈哈大笑:“我明白了!燕先生這一策,是為‘文伐’第五法!我若要一統天下,終不免與他陸九公戰場相見!先生現在就著眼長久,預做伏筆,高見,真是高見!”
兩人又商討劉小棒兒來意,料他必來探聽我軍有無西進之意,然而必有藉口。
恰恰此時,李詩君有信使來到,李詩劍接了信,只見李詩君在信中說道:
哥,陸九公派使者來,必是要探聽我們有沒有攻打南八州的意向,必是以提出結盟為藉口。若是我猜測不錯,哥你正好答應他,這樣我們可以全力對付西北方向的張友三、楊清才,還有杜懷彪。
李詩劍看了,含笑點頭;又與燕君平商量細節,密密安排。
卻說劉小棒兒來到順義州城中,居於賓棧之內,一連數日求見,都不曾見得李詩劍,問他人在哪裡,燕君平只推說出城巡視未回。
劉小棒兒心中漸漸積了怒氣,卻又發火不得,畢竟人家燕君平禮數周到,宴請不斷。
到了第十二天,陸九公的第二位使者到了,這位不是別人,卻正是陸三丫!燕君平一見是陸三丫到了,便暗暗告訴李詩劍:
“陸九公另派了陸三丫前來,文伐之計只能到此為止了,畢竟這陸三丫是陸九公的侄女兒,他叔侄關係,是無法離間的。”
李詩劍心領神會,於是面見陸九公使者,劉小棒兒遞上陸九公文書,道是願意與李詩劍結為聯盟,李詩劍道:“雙方唇亡齒寒,願意結盟。”
劉小棒兒與陸三丫欣然歸去。
李詩劍正與燕君平送走劉小棒兒夫婦,剛剛回來,就有部下來報,稱朝廷有欽差上使來到!
不說這邊李詩劍怎樣接待朝廷欽差,且說劉小棒兒夫婦兩個,得了盟約歸來,就向陸九公報告。
常思琛聽了,向陸九公道:“我主汗皇,李詩劍既然無意西進,我們正好趁機攻打南寧、白令二州,再奪鐵車州,那麼金山州已經是我軍三面包圍了,正好掉回頭來個探囊取物。”
陸九公道:“好!只是本皇讓何人留守呢?”
常思琛道:“讓陸三丫將軍夫婦留守,並鎮守井臺關,豈不是正合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