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經縣已經被拿下,李詩君進入經縣城中,來到縣衙坐定,著人押過仝有權一般俘虜,李詩君向仝有權道:
“仝將軍,你如今已是俘虜,失了經縣,那辛君集與卜君瑞必也不會放過你,你是投降還是不投降?”
仝有權未及答話,就見一將,手執雙錘,帶數人押過一將來交令。仝有權看時,卻正是自己派出去尋找阻斷水源之處的偏將林闖。
仝有權暗歎一聲:想不到,一著棋錯,滿盤皆輸!至此,仝有權就向李詩君道:“元帥,末將願意歸順太平汗國。”
李詩君笑道:“本城兵將,都是你的屬下,你負責說降他們,如何?”
仝有權道了一聲“是”,就隨李詩君指定之人,來勸降一幫俘虜。
天亮後,仝有權做好了勸降工作,來回報李詩君。
李詩君道:“仝將軍,煩你寫封信給辛君集和卜君瑞。”
仝有權道:“不知元帥讓末將寫什麼信?”
李詩君道:“你只說經縣被圍甚急,讓他速派人來救援。”
仝有權聽了,自去寫信,李詩君就先派人送信求救。卻留下徐興守領兵三萬守經縣,同時嚴密封鎖經縣訊息。自己則是帶了十萬人馬出了經縣,在木門州回經縣的要道九鳳嶺上埋伏。
卻說木門峽前線,卜君瑞與辛君集努力抽調了五千兵來救經縣,領兵之將季寒只道九鳳嶺離經縣還遠著呢,五千人馬在他指揮之下,大搖大擺地闖進了李詩君太平軍十萬人馬包圍圈……
不用說,五千無備之兵對上十萬有備之眾,連一輪十箭齊射都挺不過:前後數分鐘時間,就被消滅個乾淨。
李詩君又讓仝有權寫信求援,說道是季寒援軍被太平軍一戰抹殺乾淨,經縣如今危如累卵!
卻說辛君集與卜君瑞兩個,守在木門峽前線,連木門州本城都顧不得回。為啥?太平軍林珙所部,雖是失了大將張猛,但又有宋義與呂岩領兵兩萬前來助戰。
宋義比張猛弱不了多少,更比張猛多一分智謀,而那呂岩,卻又是文武雙全,足堪為帥。林珙得二將之助,攻打木門峽隘口更急。雙方鬥智鬥勇,大西軍除去佔有地利優勢,其他都弱於太平軍。
論鬥智,等於是卜君瑞一個對上太平軍軍師柳無名、伏立明、林珙、呂岩四個,論鬥勇,辛君集雖然也是老將,曾經在大同汗國武考大比中得過名次,卻是比不得太平軍有宋義、呂岩二人,林珙雖是武藝略弱一分,但此人有智啊。
等到辛君集與卜君瑞接到經縣第二次求援後,卜君瑞與辛君集兩個本已是焦頭爛額,到這時就都急了:
經縣一旦不保,太平軍李詩君部必然會長驅南下,來奪木門州主城木門縣。那時,六萬大軍前進無路,後退無門,豈不是玩完了麼!
辛君集道:“卜相國,目前我軍在這木門峽,能作戰的兵力,其實只有四萬多人了。此時又是個腹背受敵的態勢,我們怎麼辦呢?”
卜君瑞道:“辛都督,腹背受敵,是必敗之局,只是,我主汗皇若能救援經縣,使我軍無後顧之憂,這木門峽,他林珙便休想拿去。不如我們派人向我主汗皇求援!”
辛君集道:“卜相國,縱然我主汗皇出兵來援,但也救不了經縣之危急呀,遠水怎麼能救得了近火呢?”
卜君瑞道:“沒法子,我們也只好再抽調部分人馬去援助經縣嘍。”
辛君集道:“我們這邊再抽調人馬,兵力更是不足呀。”
卜君瑞道:“都督,我們梯次抽調兵力。先行抽調本州北面各縣人馬作第一路援軍,去救援經縣。
同時,令本州主城木門縣守將梁秋領三千兵,作第二路援軍,並統率本州南部各縣人馬,協助經縣拒敵。
我們這邊,再抽調三千兵,讓石虎將軍帶領,作第三路援軍,也去守住經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