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劍道:“說得是。不過,我領中軍,取清流關、攻天寧關,到了現在,征戰近八個月了,按照當初設定的三軍輪番休養之議,中軍如今應該休養去了,怎麼給將士們一個交待?”
徐文虎道:“汗皇師弟,我軍目前直逼兩京關下,不妨以攻勢示敵,卻按兵不動,這樣,就可以使士兵得到休息。也正好趁機訓練飛軍——原來天寧關一戰,李詩劍就此專門挑選士兵,練習用投石車投上城牆以攻城,號為“飛軍”,以備奪關。
依現在的情勢,皇甫俊友必不願意兩面作戰。我估計,以皇甫俊友的本事,必然得聽柴俊謀的。柴俊謀這個人,是個說客,舌辯之士,他必遊說大西汗國罷兵,挑動各國共同對付我國。
諸國之中,南平汗國是我們的真正盟國,柴俊謀必然是親往南平汗國,我們只須等待柴俊謀去了南平,皇甫俊友身邊沒有謀士時,強行搶攻,出動飛軍,打下兩京關,那皇甫俊友就必成為甕中之鱉!”
李詩劍道:“嗯,師兄說得極是!”
徐文虎又道:“汗皇師弟,燕君平軍師與文子明軍師此前所設之計,將那太平汗皇太平歌抄印無數,播布天下,此計現在也用來,正當其時——我們不如就以文伐之計,利用這太平歌:
那皇甫俊友以一府之地,西面對抗唐自榮,東面要守兩京關以對抗我軍,他撐不下去多久了。不如我們就讓人到天同府,暗暗教唱歌曲,瓦解他皇甫俊友的民心軍心,怎麼樣?”
李詩劍聽了,自然也同意。
於是徐文虎挑選了部分人手,親自帶領,潛過兩京關,到了天同府,各地教唱《太平汗皇太平歌》。
李詩劍呢,則按照徐文虎的設計,領兵於兩京關下,卻是按兵不動,每天只讓士兵們休息、訓練,訓練、休息;特別是重點訓練飛軍。
然而,這邊雖不進攻,但那架式擺在這裡,讓天同府的皇甫俊友是坐臥不寧啊!
皇甫俊友就與柴俊謀商量。
柴俊謀道:“我主汗皇,目前我們失了天寧關與天寧府,那太平汗皇李詩劍重兵駐紮在兩京關下,使我軍如芒刺在背。西面,那唐自榮攻打我軍西塞關,前後有近一年時間了。
我方形勢不妙,誰都能看得出來。此時情形,非引外援自救不可。然而,現在諸國之中,哪裡有什麼外援可引呢?若要引,也只有向南平汗國求救了。”
皇甫俊友道:“柴軍師,那南平汗國以前攻打我們的青州,又早就與太平汗國結為盟國,怎麼會救援我們呢?”
柴俊謀道:“太平汗國李詩劍這個人,依小臣看來,必然要削平諸國;太平汗國滅了我國,必然要攻打其他國家。不如我們用合縱之法,結好南平、大度、大西等國,包括那大眾國,合五國之力,共同抵抗太平汗國。舍此之外,別無他法!”
皇甫俊友道:“結好各國,共同抵抗李詩劍,我同意!只是,你要向大西國報仇,就不可能了;此外,又怎麼一一落實這些呢?”
柴俊謀道:“我個人之仇,是私仇,私仇為小;我主汗皇結盟大西國,卻是國事,國事為大呀。
目前我軍與大西汗國交戰,可以先行講合,再派使者,去與那大度汗國、大眾汗國講合立約。南平汗國,估計只有我去,才有希望立約合縱。”
皇甫俊友聽了,自然是按照柴俊謀之意,親筆寫了數封書信,派出使者數人,分別去大西汗國、大度汗國和大眾汗國。
然而,那南平汗國,卻是要由柴俊謀親自去遊說。皇甫俊友道:“柴軍師,目前這西塞關尚處於交戰狀態,不如等停戰後你再去吧。”
柴俊謀道:“我主汗皇,情勢已極危峻。我有一計,可以使大西國願意立即停戰。”
皇甫俊友道:“軍師有什麼好計?”
柴俊謀道:“大西國其實很是擔心南平汗國攻打,我們可以令人去造謠言,只說南平汗國要來攻打;再令一軍,詐作南平軍,偷出南塞關,繞道攻擊木門州。
這個時候,只要我們派人去講和,那唐自榮便必會同意與我軍罷兵休戰,結為合縱之盟!”
皇甫俊友道:“軍師,派人去假造謠言,倒也沒什麼,但若是派兵繞道過去,一旦被南平汗國發覺,那麼軍師你再去南平汗國,不就危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