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時,又有探馬來報:“李詩劍太平軍大將宋義,與軍師文子明領兵一萬五千,插在我軍與灰縣之間,隔斷兩下聯絡。
王漢與馬銘二將軍領兵來救,被宋義與文子明殺敗,退回灰縣,那宋義與文子明竟進兵攻打灰縣去了!”
楊清才聽了,急得流淚道:“伏參議,如今黃州竟是一座孤城了,怎麼辦呢?”
伏立明尚未來得及說話,就聽楊清才仰天嘆道:“老天啊老天!我楊清才自從起兵以來,招賢禮士,意圖開創大業,不料現在竟是一敗至此!”
伏立明聽了,也是心情黯然,卻也向楊清才說道:“天王,您也不要太過傷感,為今之計,我們應該是速棄黃州,前去救援灰縣,不然,灰縣失了,那李詩君的人馬再趕到這裡,我們可真就是無路可走啦!”
楊清才道:“伏參議,為何要放棄黃州去灰縣啊?”
伏立明道:“灰縣鄰近平林州,實在不行,我們可以向杜懷彪借兵,或者,投奔他,也是一條活路呀。”
楊清才聽了,咬咬牙說道:“就依伏參議之論,我軍棄城,出奔灰縣!”
伏立明道:“天王,既然您同意了,我們就要抓緊行動,一分一秒也不可耽誤,否則,王漢、馬銘二將擋不住那宋義,失了灰縣,我們可就慘了。
若是我們及時趕到,內外夾擊,或許不但能守住灰縣,而且能擊敗宋義與文子明呢!”
楊清才道:“說得是,伏參議。”
不說這邊黃州城裡,楊清才慌張匆忙,準備棄城而走;再說李詩劍太平軍這邊:李詩劍收兵回營,眾將各來獻功畢,都去休息。
此時有探馬來報:“文軍師與宋義將軍使人來報:先前擊退那灰縣守將王漢馬銘二將,如今乘勝追擊,去打灰縣了!”
李詩劍聽了,不由得嘆道:“文軍師與宋將軍貪功冒進,打亂了我的計劃!”
燕君平道:“我主汗皇,憑他二人,趁機打那灰縣,也不算是失策呀。古人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們倆當機立斷,也不是很好嗎?”
李詩劍道:“燕軍師,我弟弟已經打下了洪州,領三萬兵正往這邊趕來。
估計這訊息,楊清才困守黃州城中,是不知道的,但是那伏立明守在聚風山,卻一定能夠得知。
我讓宋將軍與文軍師他們插在灰縣與黃州城之間,實不為讓他們打灰縣,而是為著防楊清才逃跑。我大軍今天已勝,卻並不立即包圍黃州城,為的是穩住楊清才,讓他安心死守,這黃州城畢竟是他老巢啊!
等我弟弟到了,那時我軍先下灰縣,再鐵桶合圍黃州,再用點計策,估計逼降楊清才還是有可能的,我們的損失也就相應地要小些。如今這個態勢,我軍雖能保證全勝,但傷亡必然要大多了。
而且,楊清才走投無路,就會投降杜懷彪,這就增加了杜懷彪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等於間接地幫助了杜懷彪,這不是為淵驅魚麼?”
燕君平道:“我主汗皇,臣明白了!我主汗皇是怕楊清才領殘部投降杜懷彪呀!”
李詩劍道:“如今伏立明已經逃入黃州城中,宋義將軍與文軍師已經開始攻打灰縣,我料此時楊清才與伏立明他們現在必然在著手棄城逃去灰縣之事了!事不宜遲,我們不等詩君的人馬來到了——來人啊!擂鼓聚將!”
不多時,眾將聚齊,李詩劍發令道:“衛信、楊榮聽令!”
衛信與楊榮齊道一聲“在!”
二人出列上前,就聽李詩劍吩咐道:“你二人領我軍騎兵,速去灰縣,接應宋義將軍與文軍師!你們要走三十里堡南大道,繞道十里康莊,避免與楊清才軍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