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逃敵兵我來追,五百大刀一齊揮。
刀光飛出銀龍掛,槍纓綻放紅玫瑰。
馬蹄踏破沉沉夜,寶劍閃出熠熠輝。
敵將駭碎老鼠膽,慫兵嚇做縮頭龜。
慫兵得令令固守:李家夜戰有陰謀。
中軍一帳當保全,正南八營暫撒手。
姑待天明再調兵,必然詩劍自退走。
令到三軍皆自愛,無有將校敢出頭。
出頭無人自敗戰,詩劍驅馬回家山。
親兵五百當先退,英雄匹馬壓陣還。
人人有功當授爵,個個殺敵應過千。
從來劫營是大將,今日還數太平汗。
話說李詩劍夜踹敵營,燒營八座,殺傷數千,以致楊清才十分憤怒。楊清才與謀士商量道:“李家太平軍人馬昨夜劫我大營,燒營八座,壞了我五千多人馬,怎麼辦?”
前軍參議賈謀遠、左軍參議伏立明都道:“天王,李詩劍昨夜偷襲,現在看來,他的部隊應該說兵力不多。”
楊清才道:“何以見得?”
賈謀遠道:“昨夜我們已經放棄了正南八營,若是他兵力足夠,應該是裡應外合,合力攻打我方大營,以求破圍,而不是劫營後就退兵。”
左軍參議伏立明也道:“確實如此。不如我們今天就調大軍,以眾擊寡,給他來個泰山壓卵式攻擊,看他如何應對?”
賈謀遠道:“兵法上說,十則圍之,倍則戰,我軍雖在昨夜受了些損失,但依然是不下於十一萬人馬——我認為伏參軍說得有理。不過,李詩劍既有膽勇,又有謀略,我們是不是先把他的情況摸清楚再定?”
楊清才道:“好,既然兩位都這麼看,我們就先打探清楚敵情再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嘛。”
到了當天午時,探馬先後報來:“李詩劍領兵兩萬來救上關縣,詐稱五萬,卻又分軍數路,都不知去了哪裡!”
楊清才聽了,大驚道:“他才兩萬人馬?又分兵數路不知去向?”
一語未必,又有探馬來報:“上關縣東十里坡,有敵兵潛伏於我軍大營之後!”
楊清才道:“他李詩劍兩萬人馬,分兵數路,那麼中軍大營必然兵力嚴重不足,俗話說,擒賊先擒王,我們就給他來個直搗中軍大營!”
伏立明聽了,勸諫道:“天王,那李詩劍極會用兵,況且,若是我全軍皆動,只怕他上關城中之兵與那十里坡伏兵趁機進攻,若是出動部分人馬,只怕又敵不過他李詩劍,請天王三思!”
賈謀遠道:“天王,他能偷襲,我們也能偷襲。不如先派一將領兵於今夜攻擊,以作試敵,怎麼樣?”
楊清才聽了,就說道:“好吧。”
那賈謀遠與伏立明又都說道:“天王,今夜派兵試敵,應當以大軍接應,若是試敵之戰順利,那麼我大軍就可以一擁而上,順勢消滅李詩劍!”
楊清才聽了,自然高興,就說道:“好呀!今夜本王親自率領大軍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