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打不相識
靜的,也可以是驚濤駭浪。靜也好,動也罷,都不過是水的一種表現。有時候,表面的水波不起,但內中確實波濤洶湧……
劍是兵器中的君子,數百年來,劍在武林中的地位總是高於其他兵器。許多門派也都在使劍,武林那些領袖門派有一大半是如此。刀在武林中也是歷史悠久,刀在軍事用途中比劍要大,但地位總比不上劍。
曾經有一人把刀的名聲發揚光大,提起他的刀,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人便是關羽——關雲長。關羽的大刀適合於馬上,雖然武林中也有用大刀者,但卻不能發揮至關羽的地步。因此武林中已無第二人的名氣能蓋過這位武聖關二爺。
¥¥¥
四五艘大船靠在港口,船上走下一名儒生,二十歲左右,腰間掛著一把東瀛刀。他便是吳越天,天下最有錢的公子哥。他的父親就是天下最有錢的大商人之一。此子天資聰穎,自幼好儒學,十歲便能駁倒國學館數位大儒。
天朝乃是儒學發源地,更是傳播四海,在異地生根發芽,融入當地文化中。
六年前,吳越天聽說高麗有位儒學大師,更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便義無反顧漂洋過海前去與那人學習。三年後有轉站前往東瀛,這一去又是三年。因他一到日本便與東瀛劍道大師交好,更獲贈一把名刀,因此在那的漢人人便給他起了個“儒刀”的稱號。
雖然家學淵源,富有四海,但從吳越天的面相上來看,卻一點沒有春風得意的樣子。
今次,他匆忙回國,是因為他的父親過世。
下了船,他便馬不停地的往家中趕。
因其父生前交☯友甚廣,所以家中前來弔唁的人士便不少,三教九流,什麼的人都有。
這日父親下葬後,吳越天正在家中擺宴答謝。
這時,書童急急忙忙拿著一封書信走了進來,交給吳越天。一接到信,吳越天就感到這封信不平凡,信封上,包含☯著無上的劍意。
但吳越天還是不動聲色看完書信後隨手交還給書童,接著又繼續與人交談。待到下午把最後一批客人送走後,又命書童把信拿過來。
其實,信中的內容他已記在心中,這是封挑戰書,大致的內容是已知道吳越天這次回來奔喪,希望他節哀順變。想與他比試一下,地點在崑崙山中的一座平頂山峰上,署名是叫“劍尊”。
吳越天又仔細將書信看了幾遍,將信交到一旁的書童手中。
那書童看完之後,非常生氣的將信揪成團,扔到地上“真是豈有此理。”
但吳越天卻一點也不生氣的問道:“你覺得我該去嗎?”
不恥下問,是一個好習慣。對於不知道的東西,不理解的問題,迷茫的選擇,都可以問。問那些販夫走卒,問一問飯莊的酒保,問一問茶館才茶博士。沒準,這裡面就有臥虎藏龍之輩。
書童不屑的說:“這樣的人比地上的螞蟻還多,總不能來一個應一個。這人真是的,也不打聽打聽,我們少爺可是戰勝過東瀛第一刀神的。”說到這書童面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不過吳越天還是決定於對方一戰,有時候,問一個人,未必是不知道答案,也不是不知道要怎麼做,而是想讓對方給自己一點意見。
自己剛入中原,名聲還未傳出來,但那個人就已經知道了,這說明對方不是一般人。他不僅是個文人,也是一個武者。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他確實很想與那個不簡單的人一戰。
沒過多久,整個江湖都傳的沸沸揚揚,曾經戰勝過東瀛第一刀神的“儒刀”接受了“劍尊”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