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也都狐疑的看著杜傑,生怕他再搞出什麼么蛾子。
杜傑斟酌了一番,這才開口道:“老臣的意思是,大膽出新!”
“既然交州成果顯著,那咱們是不是可以在山州進行效仿,不求達到十分的效果,就算只有一半,那山州是不是就算成功?”
此話一出,倒是讓眾人眼睛一亮。
“反正山州幾乎都空了,剩下的老百姓還在生死之間掙扎,既如此,那咱們就乾脆學幽王,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這個詞是他們從幽王給武皇的書信中得知的,滿朝文武都很驚歎。
因為在這之前,不少人都等著幽王李昭暴雷。
交州邊境可是吸納了足足七八十萬流民,按照他們以往賑災的經驗來看,幽王絕對是扛不住的,不管是管理還是賑災的難度,都是天災級別。
可偏偏人家幽王另闢蹊徑,不僅沒有讓大家看笑話,還合理的將流民全部吸納了。
都等著看幽王笑話的人硬生生的被打臉了。
現在,他們後悔莫及。
因為流民去了交州後,壓根就不回來了。
這讓各地的官員後悔不已,人員的流失對當地的影響很大。
幽王李昭選擇賑濟災民,還給最好的食物來餵養,同時,又將人口勞動力利用了起來,這樣不僅將大批次流民聚眾難管理的問題化解了,還解決了工程人口不足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糧食賑濟下去都有了勞動成果。
這簡直是一舉多得啊。
就算幽王李昭什麼都不做,這麼多流民過去也是要吃東西的,既然如此,何不將老百姓利用起來呢?
因此,剛開始對李昭還頗為不屑的百官,現在越是研究就越心驚。
他們突然覺得,幽王給他們解決了一個千古難題。
百姓餓不死,還能幹活,當地還能創造新的價值,官員還能得到好的名聲和政績,這簡直是完美的手段啊。
杜傑瞧見沒有人反對,於是繼續說道:“交州各地都在開展水利工程建設,和咱們京師接壤的地方已經煥然一新,聽他們說,明年年初,就要到京師這邊來施工了。”
“陛下,咱們反正都已經把山州這幾個州殺了一遍了,不管我們改不改變,駐軍都要有半年之久,那咱們何不就讓新官員前往交州各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