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怎麼管?”武皇盯著趙王爺。
“我家閨女不能白給,對不對?”趙王爺坦言道:“要我閨女去交州,可以啊,沒問題啊,親自來接,這不過分吧?”
“我趙王府也是要面子的,總不能成親推遲婚約都是他說了算吧?”
“是這個理!”武皇贊同。
“那我就繼續給他回信了!”趙王爺笑道。
“你儘管折騰。”武皇也不介意,他也想看看這個老九怎麼對待感情?
兩人說完這話,就轉換了話題。
“馬上就要開春了,你覺得山州這些地方怎麼辦?”武皇也開始剝蝦,他覺得冬天就是要吃點熱乎的東西。
“杜傑的建議不是透過了嗎?”趙王爺反問道。
“朕倒是覺得可行,但問題一來,昭兒的節奏就會被打斷。”武皇吃了一口蝦肉,滿意的點點頭:“朕若是將他的人挖走了,他縱然不敢反對,怕是心裡也有怨氣的。”
這種問題趙王爺也想過,雖然杜傑有點公報私仇的意思,可那的確是最優的辦法。
如果武皇不希望武國出現動盪或者大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抽調人員。
從目前反應的情況來看,交州除了那個在位幾乎不幹正事的刺史外,就連知府和知州都已經被李昭任用了。
從李昭用人的表現來看,知州和知府還沒有到那種爛透的程度,還能搶救,也就意味著交州的絕大多數官員其實都是符合李昭心裡預期的。
這樣的人或許在交州只能算是成績一般,但放在山州這些已經爛透的地方絕對是合格的。
“治大國如烹小鮮,此事陛下比我懂,幽王也比我懂!”趙王爺嘆了一口氣,他當然明白武皇的顧慮,眼看武國如今煥發生機,或許在幽王的影響和治理下,武國將走出一條特色的治國之路來。
一旦此路成功,將惠及千萬百姓,甚至是惠及武國後代皇室。
但此舉也有巨大缺陷,那就是這種治國方略只有交州官員才會,可交州的官員又有多少?那都是李昭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班底。
如果在這時抽調走,對李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到時,李昭會面臨很多的新問題,新麻煩,甚至會導致他的整個基本盤都崩掉。
若是一旦如此,那就等於是在拆東牆補西牆,怎麼搞都是沒用的,說不定交州也會因此而糜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