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疊子是古代對棉花的一種稱謂。
據相關記載,最遲是在南北朝傳入,而後開始小規模種植,前期多半都是邊疆區域栽種,主要是那邊的光照比較合適。
後期逐步傳入內地,最後在四面八方開花。
武國也有棉花,只是不多,很多都由周國那邊傳入。
現階段,大家對棉花的開發和利用並不多,除了造被子外,幾乎很少用作其他,也很少推廣。
這對李昭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李昭為何會突然想到棉花呢?
這還得從大皇子給他送的禮物說起,有次大皇子說要給他帶一點西北特產過來。
棉花就是其中的一份。
種棉花的都知道,這玩意兒在盛開後,特別是在陽光下,真的如同亮白的星星。
當然,摘棉花和剝棉花也絕對是童年的最慘經歷之一,李昭現在都記憶深刻,那種已經完全炸開了棉花還好,手指輕輕一抓就能摘掉。
那種盛開又沒有盛開完全的是真的難剝,還有的是都沒盛開。
要說李昭童年最不願意乾的活兒,一定有剝棉花。
但不得不說,棉花的用途是真的太大了。
何況西北大地陽光充足的過分,加上棉花本來就喜歡光照,不喜歡浸水。
大皇子不是一直都說西北大地沒有支柱性產業嗎?
李昭決定幫他發展起來,以後棉花絕對能夠派上大用場。
給大皇子去信,他才會引起重視,才會和西北商會一起推廣。
現在看不到效果沒關係,以後就會看得到了。
而且,李昭還將自己上輩子種植棉花的經驗寫了出來,雖然不一定有多好,但這都是經過農民實踐摸索出來的成套東西,總比現在還在摸索階段的要強。
李昭也派人調查過,現在四個國家中,棉紡織業的工廠都還沒有開花。
也就周國有一些工廠而已,這就說明現在武國起步不算太晚。
只要時間充足,給李昭三五年,必然能夠讓棉花在武國發光發熱。
李昭相信,自己的這個佈局很多人都摸不著頭腦,但沒關係,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別人要是輕易就能猜到他想幹嘛了,那他不就白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