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工作雖然枯燥,但對幽王衛的人來說卻是新奇的。
他們對參與李昭的事情有著很強烈的榮譽感和好奇心,只要是李昭的新事物,他們都很積極的去參加。
當數千畝地被圈起來後,這群孩子再次被李昭指揮起來。
墾荒是必須的,也需要他們這些精力旺盛的無處發洩的漢子們來處理。
李昭在扛著鋤頭除草,在做完這些工作後,又帶著人開始牽線撒石灰,方便後續的工作人員,將引水渠也挖過來。
只不過這次的水並不是從龍門河那邊引過來的,而是從山裡的小泉水引過來的。
山林中多小泉水眼和小溪流,也就是所謂的地下水。
這些水很甘甜清冽,蘊含一定的營養元素,用來澆灌自然是最合適不過。
每當李昭開啟一個新的專案時,就勢必會分出一部分人來做,這會導致其餘工程專案的人員人手不太足夠。
但好在這個專案並不是很大,人員雖然有一定的排程,但很快就會還回去。
李昭忙得腳不沾地,在處理草藥園的時候也順便關注著招聘事宜。
實際情況讓李昭有點失望,因為即便是他開出豐厚的條件,響應者也不是太多。
此時畢竟不是後時代,很多的赤腳醫生他們都不願意自己被束縛住,更加不願意和別人打成一片,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
因此,對於來李昭這裡的想法,並不是很強烈。
如果不是李昭開出來的條件足夠豐厚,怕是連一個人都招聘不到。
更重要的一點是,有的大夫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治治小病還行,真的大一點的病症,他們就把握不準,雖然他們也想賺錢,但醫德和良心讓他們註定不敢輕易邁出那道門檻。
“才十八個人?”
李昭在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有些驚訝。
以他現在的影響力,還有那麼多人的傳播,打死李昭都沒想到,整個交州只有十八位赤腳醫生願意來。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昭感覺到有些迫切和緊張了。
別人不願意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學醫的沉默成本實在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