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他當然希望聽到李昭不好的訊息,比如李昭養不起那些流民了,又比如李昭沒有糧食了,要爆發糧食危機了……
只可惜,李昭這個人老謀深算的很。
李洪這段時間也沒閒著,當他們發現李昭的辦法好用後,立即過來借鑑。
雖然當初也犯蠢,將不少流民送走,可最終還是又忍住了,他們沒有再主動送走,但也沒攔著,好在賀州距離交州遠,這也才給了他們挽救的機會。
賀州境內的水利工程進展的十分順利,他們也漸漸摸索出了一些規律。
可越是如此,他們就越是心驚,越是覺得震撼。
因為他們怎麼都沒想到,李昭這個人竟然有如此大才。
剛開始,他們很擔心自己的糧食和錢財都白瞎了,可隨著慢慢推進,他們神奇的發現,自己的糧食和錢財雖然減少了,但老百姓卻好了,對他們感恩了,而且,老百姓賺到了錢。
這不是最驚訝的,真正令他們驚訝的是,他們透過效仿李昭建立新的市集體系,慢慢的琢磨出了規律。
李昭在無形中透過鼓勵村民消費的習慣,將錢財再度收攏回來。
很多東西他們都沒搞懂,但大受震撼。
因為越是研究越是覺得李昭這個人可怕的很,這絕對是個強勁的對手。
李洪也從剛開始對李昭的牴觸變成了現在的重視,甚至是主動學習。
李洪很清楚,自己是絕對做不到這些的。
他至今都沒弄懂李昭是怎麼摸索出來的這一套體系的?
真的很好用!
賀州真的是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好起來了,但他們的發展又和交州有著本質的區別。
或者說,交州依舊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每個學習的人所學習的點不同,所注重的方向也不同。
李洪也很清楚這一點,他知道,要想拉近和交州的差距很難,可是,賀州也在進步,這就夠了。
等著看李昭好戲的人不少,可他們都失算了。
上至百官、皇子、權貴,下至普通商賈,都沒想到李昭不僅有存糧,且還異常豐盛。
他們更想不到,李昭的存糧有三千萬斤,撐個半年綽綽有餘。
因為在交州的經濟體系中,這些糧食並不是單獨免費發放的,將這些流民當成是普通的老百姓對待,結果自然不同。
不管是臨時居住民還是永久居住民,本質意義上都是要在交州生活的。
李昭發給他們工錢,一是希望他們能夠有自己的積蓄,透過勞動實現自己的價值,有了這些積蓄後,就必然要添補家用,只要是用就必然會花錢的。
這些錢最後流向李昭也好是流向普通的店鋪、商人也罷,最終都形成了經濟體系內的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