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一山和三毛還是不懂。
“你們可能不知道,以前咱們這裡老窮了,每天都餓肚子,其實餓肚子也沒啥,但我們最怕的就是有山匪下來打劫。”老馬心有餘悸:“你說山匪打劫就打劫吧,可他們打劫不夠,還殺人,這是人過的日子嗎?可是後來啊,山匪就沒了!”
“為什麼?”盧一山問道。
“因為交州來了幽王殿下啊。”老媽樂呵呵的:“你是不知道,當時咱們有多高興,不用整日提心吊膽了,可以安心生活了,再後來啊,咱們就開始有糧食了,雖然不多,可是不用擔心餓死了。”
“可是啊,我們這裡還是不能和海龍郡那邊比。”
“為什麼?”
“因為那邊有運河啊!運河好啊,大家都能灌溉莊稼,還能通商,咱們也能賺錢,這可是積大功德啊!”
盧一山和三毛有些明白了。
在古代,不管是修建運河還是公路都是天大的功德,是可以得到善人稱號的!
偏偏絕大多數的工程都是勞民傷財的,哪怕是再仁政的主政官員其實也是會被掣肘,施展仁政的官員,也會遭到各方勢力的制衡,而這種大型工程必然會有人要分割工程錢財的。
哪怕這位官員不貪,但其餘的人呢?
他發現後敢聲張嗎?
就算開始預算充足,可經過層層的剝削後,最後剩下的錢財肯定是不夠完成工程的。
那麼參與工程建造的老百姓就必然要吃苦,可為何現在交州不同,是因為施展政策的人員不同。
李昭,當朝九皇子。
交州財政和軍權都握在手中,交州又是他的封地,他還是王爺,不管哪一方面都是他的支撐點。
能搞他的人雖然有,但絕對不多。
別人開展工程,可能朝廷下放一百萬,最後用於實際的也就五十萬不到,甚至更少。
但李昭不同,他幾乎可以做到百分百的投入。
倒不是說這邊沒有貪心之人,只是在李昭的影響作用下,用人方面有了極大的優勢。
不管是水庫建造、水渠挖掘、運河挖掘與疏通乃至是材料購買,這些人都是貧苦老百姓,他們深知自己過的有多苦,自然是不敢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