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餵養雞鴨鵝的人都渴望將東西賣出去,必然不會以次充好。
如此情況下,他們的雞鴨鵝必然要喂的肥肥胖胖,只有這樣才能賺到錢,靚蝦你蛙的店鋪裡面的食材才不會缺斤少兩。
同理,他們也需要採購足夠多的食物給雞鴨鵝吃,這也間接帶動交州本地的市場交易額。
因為蚯蚓和蛆的培育最後都是要依靠當地的農民,這樣一來農民能賺錢,廠商能賺錢,還能帶動當地人的就業。
大家很關心價格,市場價格調控並不是說誰想漲價多少就能漲價多少,李昭肯定要在規定時間盈利的情況下將價格有序上調。
這會給市場所有養殖戶一定的盼頭,同時也會讓自己有錢賺,不至於經濟二次崩盤。
龍食榜再度更新,李昭的新品美食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傳播開來。
各大州郡縣城紛紛請求李昭開新店,因為他們是真的很饞,李昭推脫。
飢餓營銷算是被他玩的明明白白。
既然是針對有錢人的市場,就自然不能讓他們覺得這東西廉價,要讓他們吃出優越感和高貴感。
李昭不缺客戶,不缺資源,缺少的是時間。
當越來越多的人都央求李昭時,他放出了新訊息。
只要當地的人願意給他出售一定量的糧食,不管是陳米還是新米,他就立即過去安排人開新店。
眾人一聽還有這樣的好訊息立即就都答應了。
所謂的市場價,不過是大家的統一戰線罷了。
當彼此成了競爭者後,市場價自然蕩然無存。
沒有錢財和糧食的只是普通老百姓,他們這群人家裡多的就是這些玩意兒。
武國畢竟是大吃貨帝國,很多人為了一口美食,多奇葩的事情也是能夠幹得出來的。
李昭在糧鋪普遍對外售價高達到30文一斤的大環境下,以兩文錢一斤的價格拿到了大量的陳米。
這就是世界的殘酷。
這些人也願意賣李昭這個人情。
他們很清楚,如果不是李昭,他們虧損的更多,而他們家裡的陳米其實都已經快放不下了。
在普通老百姓都買不起米的時候,他們低價賣給李昭,換來的是一次合作和賺大錢的機會,怎麼都不虧。
李昭暗中將這些購買過來的陳米往交州運,要知道,在這之前李昭囤積的大米就已經夠他封地的人吃上足足兩年了,可他依舊還在買米。
沒人知道李昭囤積如此多的大米是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