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的稻穗並沒有全部收割完,剩下的則是需要耕地的時候再挖掉。
“終於搞定了!”李昭並不知道很多人都在等著看自己的笑話,對著李斌道:“來,讓我試試這打穀機!”
天字號上等田,人滿為患。
儘管李昭最近名聲凸顯,但在整個龍陽鄉內也只能算是小有名氣,更多人對他的印象還是停留在“人傻錢多”這個層次。
坊間傳聞,人傻錢多的幽王爺造出了一種脫穀神器,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不信。
農業是歷朝歷代都推崇的,甚至是放在士之後,可見其重視程度。
但實際情況誰都清楚,這是最苦的階級,也是最沒好處的階級群體。
老百姓的思想早已固化,刻入骨子中的認知告訴他們,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東西出現。
千百年來,大家都是手動敲打脫谷,可現在都在傳打穀機能夠將時間縮短至少一半,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龍陽鄉內的世家大族,幾乎是一窩蜂的湧來。
他們雖是權貴階級,卻也是權貴最底層的,不出意外,一輩子都見不到王爺這樣的大人物,湊熱鬧也好,看這位大人物的笑話也罷。
總之,來看就對了。
這也是交州有史以來收割稻穀觀看人數最多的,沒有之一。
幽王衛為了防止出現踩踏或者強行衝闖,便將田埂都圍了起來,只有幫李昭收割稻子的人才可以進入。
李昭和李忠等人將打穀機放在剛收割出空白區域的稻田上,稻穗成堆的堆放在田壟之中,如同一座座金色小山包。
天字號上等田不管是蓄水、放水,還是運輸,條件都極佳。
因此,觀賞的區域也多。
李昭檢查一遍,確定沒有任何問題後,朝著收割的稻穀走去。
李昭雙手上都套著袖套,抱起又溼又沉的稻穀走到了打穀機面前,他將右腳放在了五根粗木組成的踏板上,由慢到快的踩踏起來。
(暫時找不到更好的圖,這種是靠人力,不需要電力)
“哎哎哎……動了,動了!”
盯著李昭和打穀機的人驚撥出聲。
在巨大的鬥箱之中那粗大的滾筒終於轉動起來,當李昭的速度加快後,那滾筒也在加快。
李昭在萬千人或驚訝或墊腳或伸長脖子的奇異造型中,將手中抱著的一堆稻草放在了滾筒上方。
當稻穗放下的一瞬,無數飽滿金黃的稻穀就脫離了稻穗,向下飛出去,又被鬥廂前面的高大擋板擋了回來,滾落在鬥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