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還是李清偉讓人拿著銅鑼敲擊,這才讓那些第一次跟著做工的人膽子大起來。
在吃的問題上,李昭是從來都不會剋扣的。
工錢可以少一點,但必須要吃飽。
倘若工人都沒有吃飽,又怎麼有力氣幹活兒?
李昭也吃了滿滿一大碗,將湯都給喝了個精光,下午,他和葛永明分開行動,分別派出人員測繪,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最後取中間值,這是最精準的。
李昭開始在上游讓人將河道改流,每一段區域的水都會逐步減少,但又不會讓整個河道枯竭。
這樣做雖然多很多的工程量,甚至浪費很多的錢財,但在某種程度上卻能夠規避很多的麻煩。
葛永明最終還是採納了李昭的意見,當上遊這一段區域開始不再有水匯入的時候,這裡的水短時間也並不會枯竭。
李昭帶著工人開始工作,推著設計出來的小推車,將石灰壓著已經在河道兩邊拉直的線灑下,有石灰印記,也是為了方便挖掘。
“一隊過來!”
“來了!”
“二隊在這裡開始挖,記住不要超過了。”
“三隊來這裡!”
“四隊這裡!”
“運土的五六隊你們就負責接應,速度要快,土就堆放在附近。”
“通知石料運輸隊伍,給他們五天的時間負責運輸,大大小小的石頭都必須放在石灰線外兩米外。”
“是!”
當初開荒時,挖出了無數的大小石頭也都全部都堆積在河道邊,就是為了為了這一刻。
當然,石料山那邊多的就是各種不規則不整齊的石頭,這些石頭也是李昭用來堆砌河道兩邊的堤壩。
雖說不修建也沒關係,但為了以後的長久發展,李昭寧願現在多燒錢。
李昭的匠人又有點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