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開荒第一天的土地進行耕作產量都極低,甚至連種子都收不回來,得連續耕作多年才可以。
也就是說,前幾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在這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年代,即便是有熟地耕種,稍有不慎還是會餓肚子,誰又敢冒險花數年的時間去經營新地?
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沒權沒勢。
即便歷經千難萬險開墾成功,跑去官府登記,獲得地契的機率依舊低到離譜。
封建王朝的大部分稅收都來源於土地,只要是有土地就要交皇糧,而官府是不允許窮人開墾荒地的。
綜上所述,沒有李昭這樣有權有勢的人帶頭開荒就是個笑話。
開荒時間也需要很多,幹得都是力氣活兒,吃不飽怎麼幹活?
只有李昭才有這個能力和魄力養得起他們。
河道區域,龍雪旺負責監工。
當一架架的水車都安裝好了之後,水輪在水流的衝擊下,終於嘩啦啦的開始滾動起來。
引水渠挖的比較深比較低,就是為了方便蓄積更多的水。
否則,當引水渠內的水小了之後,還沒流到目的地,就被溝渠的土壤所吞併。
前一段的溝渠還得是一個高低勢,只有如此,水流沖刷的速度才快。
每個人都忙得滿頭大汗,儘管這才早晨。
“快點快點!”龍雪旺自己扛著鋤頭也在催促。
靠近河道區域的土壤還算軟,但別的地方的土壤就很硬了。
有專門的挑水大隊成員,負責將水澆灌在要挖掘的地上。
在荒地地表之上有石灰畫出來的一條線,將乾涸堅硬的土壤浸潤之後,再去挖掘就會好很多。
各處同時開工,加上人多,速度並不是很慢。
遍地的石頭如果不清理,是沒辦法進行開荒的,這些石頭也會讓鋤頭、以及後續要下地的曲轅犁磨損非常的嚴重。
不管石頭大小都要清理掉。
這些石頭李昭打算留著修建溝渠、鋪路,以及來年之後清理河道建造堤壩所用。
本著能節省就節省的原則,老是花錢去買也怪心疼的。
遍地野草都已枯黃,如果不是橫亙在規劃的田地區域,地上長起來的樹苗就不用砍掉。
這些草都差不多沒有了水分,隨便暴曬一下,就能組成新的草垛,到時候可以直接用來生火。
植物的根莖則是需要鎬鋤才能挖出來,這些根莖在暴曬之後也是難得的生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