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李昭便藉助了後世的分科之舉。
針對當下這種特殊的情況,李昭自然是要和他們說清楚的。
每個大夫都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那麼將他們在這個領域內的本事發揮到極致,便是一種成功!
後續培養的弟子也都是走這種精準的路線。
一來,可以降低弟子們的學習難度,倘若什麼都學,這個弟子沒有個十幾二十年年是根本畢不了業,時間太長了,這些老傢伙們都等不起。
二來,眼下的局面和情況容不得他們慢慢來,因為李昭做這些也不是慈善,他也要為自己的以後考慮,融入到自己的計劃當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以先將一部分的精英人才培育起來,等到數量足夠多後,等到未來的生活環境和條件都變好了後,再培養綜合性的人才,這才是最優解。
全面的學霸固然是需要的,但培養他所耗費的時間、錢財也是最多的。
李昭並不是說不要,而是說,任何計劃都是要分階段進行。
當前階段,就是先將挑選學生的難度降低,其次就是將學習的難度降低。
五年的時間外加實踐,足以將一個學生給培育成合格的大夫。
他們以後不管是繼續深造,還是出去治病救人,對武國而言是一種莫大的好處。
李昭將自己的考慮和對未來的規劃大概的講了一番後,整個會議室內就陷入了沉默。
他們其實一直都知道,李昭是個很優秀的人,且考慮很深遠,但從來都沒有真切的感受過。
直到這一刻,他們有了清晰的感知。
“不知道諸位前輩覺得李昭的想法如何?”李昭有些忐忑的問道。
他只是單純從大局和長遠的佈局來考慮,並不一定就是對的,畢竟他不是一個專業的人才。
孫無量沒有說話,而是看著花少凌、趙靜雲、聞茂德等一眾大夫。
這些大夫們有的是能接受的,但絕大多數都是不能接受的,因為這和他們的想法以及培養弟子的習慣背道而馳。
但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反駁,也在仔細認真考慮李昭的話。
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總是會有一些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