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點點頭,表示理解。
糧食每天消耗的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越是深入瞭解,越是關注這些東西,李振就越是理解李昭的艱辛與苦楚。
他甚至是到現在都不敢想,如果當初自己處在李昭的位置,該如何破局?
最後的出來的結論是,他破不了!
因為他沒有李昭的那麼多的才思,更沒有勇氣破釜沉舟!
糧食的問題,始終都是縈繞在大家心裡面的大難題。
哪怕當初李昭做局,讓諸多家族的糧食進入了他們的口袋,但依舊只是解了燃眉之急。
加之現在國泰民安,朝廷又開始有意識的積攢糧食,這便意味著,糧食的地位依舊無可撼動。
因此,好的糧種、產量高的糧種,便開始頻繁的受到關注。
李振甚至在袁逢春的建議下,開出了懸賞令!
誰要是種出了高產作物,或者是培育出來了,就賞賜官位和錢財。
只是,這個東西雖然很誘人,可能夠做到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過去了一年,雖然去年是個難得的豐收年,寧州的老百姓都積攢了一定的餘糧,但和交州比,還是差距甚大。
現在需要先將當地的官倉全部填滿,剩餘的糧食便已經不多了。
加之寧州各種基礎建設同時進行,耗費的糧食如流水。
去年的那些糧食頂多就能支撐六七個月。
那時,他寧州也會進入糧食匱乏階段。
李振現在每天都是想著怎麼搞糧食,但能想的法子都已經想了個遍。
各大家族警惕的要命,再也不會輕易將糧食給弄出來了。
糧價穩定是好事,也是壞事!
“哎——這糧食可咋搞啊?按照這種趨勢,要想將糧食屯滿,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