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人類如何變化,如何發展,始終都離不開人口這個基礎變數。
古代的盛世也好,現代的盛世也罷,本質還是與人的多少掛鉤的。
更何況,武國這邊的國情便是如此。
老百姓們的生活要想好,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共同進步。
李昭現在能做的就是從一個個的方面去突破,將整個國家各個短板都給拉起來。
如此,才能讓老百姓的整體生活水平相對拔高。
雖然他想全民奔小康,解決所有老百姓不富裕的問題,但他知道,就憑自己這些年的努力是不夠的,可能還需要子子孫孫們共同努力才行。
學院的意義過於重大,事關未來的政策走向。
既然世家大族不能真正意義上的完全消滅,那就同化他們,改變他們,讓他們變成與自己一樣的同行者。
這便是李昭的陽謀!
這些人將家族重要子弟送來的越多,那麼為李昭未來政策保駕護航的人和勢力也就越多。
當大家都成為這個船上的人,情況就自然不同了。
這批人既是他李昭的學生,也是分散在各地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政要官員。
往後,即便是李昭不主持這些政策了,但他的學生們也會,學生的學生們還是會。
五年十年二十年,一步步的來,總歸是有全面實現的那一天。
當武國的版圖更大,更遼闊,需要的人更多,需要幫助的老百姓更多,他們根本就沒心思想其他的。
光是武國內部發展起來都需要大幾十年,如果將其餘三國納入進來,要想將三國融合,形成武國的一部分,讓其餘三國的地域都被武國國情影響,沒有五十年,鐵定是搞不定。
這些事情自然只能留待下一批人了。
趙靜茹其實一直都是知道李昭的夢想,只是她沒想到,當李昭的想法和盤托出後,竟然這般宏大。
需要調動的人力、物力以及國力實在是太多了。
也就是身為枕邊人,她才敢相信這一切。
換做是任何人,怕是都覺得李昭要掌控天下,為爭奪皇位做準備了。
但趙靜茹看的出來,自家夫君啊,其實本質就是個憊懶貨。
他只不過是善良的心氾濫了,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一旦武國真的被他和他的學生治理好了,他說不定馬上就撂挑子不幹了。
趙靜茹眼神滿是崇拜的看著李昭,像李昭這樣獨一無二的皇子當真是少見的很。
不爭不搶,又肯幹實事。
趙靜茹滿眼都是星星的望著李昭,緊緊的摟住他,讓他有些呼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