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太想知道其中的細節了。
李昭笑著道:“這件事咱們容後再說,現在時間也不早了,諸位想必也都餓了吧?不如先去用膳?我正好也有很多的事情和安排想要和你們說!”
對於李昭來說,安排這些事情並不是很難。
何況,他還有小紅和趙靜茹在一旁輔助,能夠最大程度幫助他處理很多的麻煩,包括課表的安排等等。
既然這群孩子是德智體美勞完美髮展的一代,那麼有些東西就必須要嚴格要求執行。
讀書肯定是要讀書的,但是,不能死讀書。
因為他們絕大多數部分,其實都是有文學功底和底子的。
因此,在當初分班的時候,就已經做了初步規劃。
方陣越是靠後的班級,就屬於文學功底越差的,知識功底越差的一批,這一批的教學難度肯定是最大的。
但李昭相信,在這麼多大儒的幫助下,孩子們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其次,便是課表的安排。
李昭不會安排一整天的單一課程,仿照後時代的課表安排,在他看來是比較科學的。
因為人的注意力大概也就能堅持三四十分鐘,時間若是太長,就會走神,疲憊。
其次,既然設立了分院,那麼往後學院必然就意味著要選擇專業。
前面兩年屬於是打基礎的兩年,肯定是什麼都要學,不求將什麼知識都學會,但最起碼的基本常識是要知道的。
再其次,便是篩選的過程。
安排不同的學科,就是一種潛在的排查和篩選。
只是孩子們本身是不知道的。
透過日常的學習和成績觀察便可以看到,哪些學員在哪些學科是有優勢的,又對哪些知識是感興趣的。
如此,在將來分院的時候,就可以著重某一項開始學習,其餘的為輔。
李昭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培養全方位專業的人才,那樣太耗費時間,也很少有這種全能型的人才。
他的目的就是培養一個各方面知識都相對了解,但單一方面很精通的偏科人才。
只有如此,他和整個武國才有機會。
如果是按照全方位的那種去培養,其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定然不是短短五年可以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