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交州學院在河東,是龍木匠他們耗費巨大財力打造的,但這裡的建築風格還是與交州本地的建築有著極為明確的區分。
其實從這裡的佈局就看的出來,此地要比絕大多數的地方更好,更加先進一些。
童宏厚、嚴興思等一眾被李昭邀請而來的人,都是選擇徒步的方式來交州學院。
李昭為他們準備了車輛,但他們都選擇不坐。
大儒們的癖好和習慣,尋常人可能也不是太懂,自然不會勉強。
李昭並不知道,這些大儒們之所以願意走路,主要就是想看看交州這裡的風土人情。
河東地區的開發程度自然是遠沒有河西地區的好。
不管是建築、經濟發展還是人口密集程度,都是遠遠不如。
但河東主要也不是靠這些生活,這邊更多的是工廠、工坊、良田等等。
河西隨著往後的發展,肯定不會有更多的居住人口,很多的新式房子如今都是修建在河東。
這也是以後帶動河東發展的主要手段。
一路走來,良田萬頃,耕種分明。
道路兩旁的綠化更是執行到了高標準。
他們雖然不至於驚訝到失態,但的的確確還是被震撼到了。
難怪交州的百姓不缺糧食,光是這一塊塊的良田便是讓人看的舒心,看的安心。
此時,諸位大儒們還意識不到,接下來他們的人生會有多大的改變。
以後便是李昭想要將他們趕走,他們都不會走了。
交州學院大門口掛上了紅綢緞,端的是喜慶熱鬧。
大儒們姍姍來遲,其實時間也還早,。
他們看到不少的老百姓正在往裡面走。
本次集訓閱兵典禮,李昭並未邀請太多的人進來。
除了農學院、醫學院、國學院還有理學院的這些授課先生們,李昭便只邀請了部分商人和老百姓。
即便是身處龍陽鄉的周明波這些人,他都沒邀請。
對於大家族來說,能讀書本來就不是什麼稀奇事,無非就是在哪裡讀的區別而已。
但老百姓不同,他們對讀書有敬畏。
他們對這些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