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田地不再顯得那麼重要的時候,矛盾被激發的可能也就要小很多。
其次,當各大世家大族、鄉紳豪門的人都看到普通的老百姓開始賺錢養活自己,甚至開始學會做生意之後,那麼他們的關注點也會轉移。
糧食依舊很重要,但絕對不是最重要,這反而能給老百姓一條活路。
否則,就單憑這些老百姓的實力,是鬥不過其他階層的人。
徐徐圖之,方為上策!
如今,交州的商業貿易已經發展起來,且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開闢了一系列的商業閉環,這便是交州賴以發展的另外一條腿。
但偏偏李昭又沒有放棄田地,而是在每年號召當地的官方部門統一開墾。
世家大族也能分到一部分,但必須透過自己的勞動,雖然他們的田產也會增加,單總好過去搶奪老百姓的;其次,不管是什麼人,只要得到了滿足,就不會那麼貪婪。
每年利用極少部分的荒地田產,用來穩住整個世家大族和鄉紳豪門集團,這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
而現在,他李昭開荒,世家大族和鄉紳豪門不僅不會反對,還頗為支援。
既安撫了世家大族這群人,又給了老百姓一條活下去的路,更重要的是,他李昭才是掌控土地最多的那個人。
儘管李昭不願意承認,但不得不說的是,土地依舊是這個時代的根本。
他現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將這些世家大族一網打盡,締造“人人平等”的局面,因此,他只能先將資源握在手中,然後徐徐圖之。
儘管也是迂迴之法,但卻比直接動別人的根基要好的多。
倘若武國各州郡都開始相繼推廣這種模式,一段時間後,世家大族不再是單方面的獨大。
只要老百姓餓不死,家裡有餘糧,有餘錢,加上大夫推行至全國落實,且將治病看病的錢財降下來,那麼,很多的老百姓都將會平安的度過一生。
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老百姓都能過上此等好日子。
李昭也沒有那個本事顧及到所有人,他能做的,就是先將絕大多數給穩住。
有了這些基礎,那麼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也就成型了。
戶部尚書、禮部尚書還有工部尚書陪在武皇左右,他們都是朝堂頂級大佬,看問題的眼光也可以說是十分獨到,所看問題,多半都是從國家層面出發。
哪怕是和李昭之前有些仇怨的工部尚書杜傑,也不得不在心裡承認,李昭的做法是對的。